1930年代經濟大恐慌時,農場主人把生產過剩的牛奶倒進密西西比河中,牛奶流淌其中的密西西比河頓時成了「銀河」。類似的情況正在中國各地上演,牛奶價格大幅下跌,讓酪農忙著將牛奶倒進農田、拿來餵豬,或是乾脆把乳牛「處理掉」。甚至連乳源欠缺的廣州也開始出現酪農棄養乳牛的現象,15年來首見。
2013年下半年,牛奶價格飆漲至每公斤6元人民幣(約新台幣30元),良好的市場行情讓許多酪農不惜貸款也要購入乳牛,但2014年下半年,鮮奶價格跌至每公斤3.3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7元),飼料價格卻居高不下,養牛的成本大增讓酪農大喊吃不消,有酪農每天倒掉50公升的鮮奶,或乾脆把乳牛以半價出售,甚至將賣不掉的乳牛殺害。
許多中國乳製品企業最近提高牛奶的收購標準,加上進口奶粉大量進入市場,應是國產牛奶銷量下降的主因,加上許多乳製品企業在2014年高價收購鮮奶後,將鮮奶製成奶粉保存,甚至有大型乳製品企業如伊利、蒙牛等乾脆在海外自建牧場,造成國產牛奶供過於求。
中國的液態乳品進口量在短短4年間成長了10幾倍,對國內的乳業造成直接衝擊。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谷繼承曾認為,鮮奶遭拒收、倒掉等問題是所有乳業發達國家都經歷過的階段,但中國乳業現在面臨轉型升級的考驗。
王丁棉提醒,中國其實還算是個「貧農國」,每個人可以分配到的鮮奶數量偏少,所以國內乳原應不至於過剩。「希望乳企不要看一時之利,應該與國內的奶農合作,多使用國內的鮮奶,讓中國的乳業健康長遠發展。」否則酪農為了度過這次危機,殺害部分乳牛,再造成牛奶價格上漲,對中國的消費者與企業來說都不是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