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以中壯世代臨危受命之姿,參與補選當選的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在任17個月後,卻因孫文學校校長張亞中崛起,形成「張朱之爭」態勢而被邊緣化。江啟臣雖創下國民黨有史以來黨員直選下最年輕的黨主席,但最終卻也成為追求連任卻落於第3高票的首例。
回顧江啟臣在任的17個月,他不但展現承擔勇氣,在黨宣傳數位化、青年入黨、兩岸論述等方面有所成績,同時也為原本聲勢跌至谷地的國民黨慢慢休養元氣恢復至一定程度。
攤開17個月來的時序一覽,這位年輕的黨主席確實是面臨一場場硬仗。包含去年6月6日的高雄市長韓國瑜遭罷免、8月15日的補選尋覓參選人才,旋即8月28日總統蔡英文無預警開放含萊劑豬肉入台,引爆立院攻防;黨務上則是於6月19日舉行「改革委員會」全體會議。可以說,江啟臣甫上任後,就在帶領地方選舉、實踐黨務改革、應對臨時朝野攻防議題下三線進行。
到了今年初,還有珍愛藻礁、反萊豬、公投綁大選等公投連署,再來就進入黨主席選舉期;雪上加霜的還有疫情,讓原訂8月28日的公投延期至年底,以及黨主席選舉自7月延至9月25日。而5月的本土疫情熱燒,不但讓在野黨須持續強力監督政府防疫,三級警戒下還打亂各項投票時程,也對他的爭取連任之路增加不利因素。
力推青年入黨、立委身分助溝通 江啟臣交出一定成績
不過,這17個月來江啟臣仍然在任上交出一定成績。首先,江啟臣在上任前點明黨員老化危機,當時40歲以下黨員僅3%(9122人),但光去年(2020年)入黨的40歲以下青年就有3545人,增幅達到4成。去年7月,國民黨也在時隔20年後重辦「革命實踐講習班」171、172期,2期革實院再加上青年團、青年部等各個營隊活動,學員人數約在300人左右,並引介表現優異學員到黨中央或縣市政府實習。而黨的年輕化,也順勢帶動了黨中央粉專視覺設計、新媒體呈現。
同時,由於江啟臣是首位現任黨籍立委兼黨主席,「內造化」下讓黨中央與黨團溝通效率增加,因此在反萊豬等推動公投議題上,立院民代與黨中央宣傳更加緊密。國民黨台中市黨部發言人涂力旋形容,「在街頭議題上,主席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衝第一線,宣傳戰車上有他的身影、在路上跟著我們一起搖旗。國民黨公投的推動,產生話題性,也引領政策推動。」
黨主席帶領上街頭,不管是反萊豬、甚至聲援參與民間在地團體罷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江啟臣並邀請罷王領銜人唐平榮、聲援言論自由的前台大新聞所長彭文正到中常會演講,引領地方議題到黨中央擴大聲量。他結合以往陌生的社運、民團等在野勢力參與「秋鬥」遊行,這都是國民黨2度在野以來的新嘗試。
江啟臣的兩岸論述:中華民國才是定海神針
另一方面,針對兩岸論述,在面對「九二共識」的黨內紛歧意見,歷經改革委員會兩岸組的討論,最後研議出「基於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並擬訂立制定《黨公職兩岸交流行為準則》,為兩岸交流避免遭「抹紅」的問題。
江啟臣強調,「與其講九二共識是定海神針,不如說中華民國才是定海神針」,這也更讓國民黨「中華民國派」的角色受到突出。不過這樣的論述則遭張亞中批評,難道可以接受對岸說「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九二共識」?但「憲法九二」也是在既有九二共識遭到壓縮下的重新聚焦之舉。
只是,七年之病難用三年之艾,僅不到2年要同步處理急迫且千頭萬緒的黨內改革事務,江啟臣的年輕雖是優點,但在大老與地方勢力各據山頭的黨內生態下,也難免遇到多方阻力。因此在支持者的焦急之下,亦有認為江啟臣「不夠硬」的聲音出線,加上明年又是縣市長選舉,於是當黨務行政經驗豐富的朱立倫,以及發言熱辣、擊入人心的張亞中出線後,江啟臣漸被搶去舞台與聲量,但這段時間以來卻也展現了中壯世代在操持黨務的另一種可能性與新面貌,仍對新一屆黨主席有其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