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電力供應短缺的成因與挑戰

2021-09-30 06:50

? 人氣

2021年9月底,中國各地頻傳大面積限電,由於事出突然,民怨四起。(Matthew Henry on Unsplash)

2021年9月底,中國各地頻傳大面積限電,由於事出突然,民怨四起。(Matthew Henry on Unsplash)

我們想讓你知道:中國大陸各地近日頻傳限電,民怨四起。專家解釋,中國大陸在疫情下經濟快速復甦,本就導致供電面臨壓力,加上減碳目標等多重壓力,才導致突如其來的大限電。

前言

全電力為一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亦是人民生活品質提昇的重要憑籍,舉凡電燈、電腦、工廠機器設備及冷氣等,一旦缺乏電力供應,輕則影響工廠的生產,造成人民生活的不便;重則將可能導致國家經濟停擺。2021年(民國110年)甫入初夏,全球尚未走出Covid-19疫情陰霾時,據報導指稱中國大陸南方電網用電負荷需求已創歷史新高,造成南方省分供電持續吃緊;其中,以廣東省影響最為嚴重,基於廣東部分地區出現每週停工4天的「開三停四」限電措施,已對工廠生產造成嚴重衝擊。據中央社報導亦指出,不僅東莞市有基層社區公告,今年全市用電「形勢嚴峻」,屬於「電源性缺電」,錯峰措施有可能延續至年底。此外,受今夏高溫與經濟復甦影響,廣東省用電量較過去2年平均成長15.7%,加上過去賴以送電救援的雲南省亦缺電,致使廣東部分企業已開始錯峰(輪流)用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對此,本文擬將上開電力供應短缺為引子,針對近年中國大陸電業改革歷程、能源政策規劃及供應結構等層面予以概論,並探討近年電力供應短缺事件之因素及未來可能面臨之相關挑戰。

電業改革歷程

中國大陸於自1997年將原先國務院轄下「電力工業部」改組成為國營垂直整合綜合電業「國家電力公司」。甫經5年,自2002年起,即依國務院「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實施廠網分離,將國家電力公司發電部門分拆為5大發電事業集團(華能、大唐、華電、國電、電力投資);同時輸配電部門則由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兩公司分別擔綱。惟以上7家公司,均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進行監督管理。

上述5大發電事業集團,在各地均擁有眾多發電廠,亦未採行地域分割之經營型態。惟在5大集團之外,尚存有數千家由其他國營事業或地方政府經營之發電公司,以及由民間、外資等經營之發電公司;但大部分規模甚小。

2013年後,中國大陸發電事業集團興起一波合併風潮。2015年6月,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與五大電力集團中之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合併,設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2017年8月,煤炭生產大廠中國神華集團公司與中國國電集團合併,成立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公司。

2015年3月,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持續聚焦電力體制改革,主要焦點著重電價與電力交易之自由化(市場化),促進民間資本進入售電市場。本次改革係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下簡稱「十三五規劃」)」中在2016至2020年間進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