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奎博觀點:新冠疫苗不足,臺灣防疫就進退兩難

2021-10-04 07:10

? 人氣

圖為台北市高中生在校內施打BNT疫苗。(蔡親傑攝)

圖為台北市高中生在校內施打BNT疫苗。(蔡親傑攝)

在本(2021)年5月中旬臺灣遭新冠病毒大舉入侵後,轉眼已快5個月了。我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因疫苗不足,被迫極為緩慢地開放社交與經濟活動之時,新加坡、南韓、日本等均已採取所謂「與病毒共存」或「不堅持清零」的防疫政策,希望社交生活與經濟情況能盡快恢復正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以往是亞洲四小龍的星、韓,以及東亞國家領頭羊之一的日本,它們可採前述政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疫苗覆蓋率已至一定水準,雖或仍有染疫風險,但理論上可使重症發生率降至極低,絕大多數會是輕症或無症狀。

新加坡在本年8月宣布「與病毒共存」,因為當時新加坡完整及單劑接種比分別在80%及75%左右。但因星國地狹人稠,發現仍有不少染疫案例來自於未接種或只接種單劑的族群,所以9月下旬起又推出配套防疫措施,不過整體的社交與經濟活動與過去相比是活絡一些。

南韓在本年10月1日宣布將在11月起執行「與病毒共存」政策,因為截至9月底,南韓完整接種疫苗者的人口比超過50%,僅接種一劑者也已近77%。如果順利啟動,南韓會將醫療資源集中於重症患者的治療,民眾則將慢慢恢復日常生活。

日本這半年來在各地因應新冠疫情的緊急狀況,已於9月底結束,當時的完整接種疫苗者的人口比超過60%,僅接種一劑者也已近71%。目前的每日確診數明顯下降,社會與經濟生活繼續回溫,但後續發展仍待觀察。

至於臺灣,截至9月底的完整接種疫苗者的人口比略高於11%,僅接種一劑者則約為56%,遠遠落後前述東亞主要國家。

在臺灣,有許多人在檢討政府未能「超前部署」,或疑似別有用心的疫苗政策,但多數民眾對防疫政策的「高深莫測」已然麻痺,只求國際認證的疫苗能到貨、自己能先打到疫苗就好。

雖然臺灣地區的新冠病毒量極可能遠小於星、韓、日,但因沒有持續廣篩,再加上關鍵的疫苗進口速度緩慢,看得出來民進黨政府在「與病毒共存」與「堅持清零」之間是進退兩難。

9月1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回應中研院院士賴明詔的「考慮與病毒共存」說時提到,就國際經驗而言,疫苗覆蓋率最少70%至80%就可考慮;但同月26日他又說「與病毒共存是一種心理建設,行政單位還是會朝著清零來做」,似乎顯示「堅持清零」仍是政府當前最重要的防疫目標。

為了督促政府確立防疫工作方向,並讓社會大眾對未來的社交與經濟情況有一定的預期,蔡英文、蘇貞昌或主責官員應說清楚,臺灣的防疫工作是要朝高標的「清零」或中低標的「與病毒共存」邁進。

但無論是哪個方向,如果沒有最近民間團體引進的和國外捐贈的國際認證疫苗,恐怕臺灣沒一個做得到。疫苗不足,沒資格談「共存」,而要「清零」的代價恐怕也很大。

*作者為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副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