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
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提出發展「北部都會區」,這個區域包括香港行政分區的元朗區和北區,鄰近中國大陸。
她提出的具體措施包括,興建連接元朗洪水橋或廈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把正在規劃的北環線向北伸延,經落馬洲河套地區(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港深創科園)接入深圳的新皇崗口岸。
另外,她建議利用落馬洲管制站遷往深圳新皇崗口岸後騰出的土地和毗鄰的部分魚塘和鄉郊土地,加上新田及落馬洲發展樞紐內原有用地規劃,增加合共約150公頃土地作創科用途,以構建「新田科技城」,發揮更具規模效益的科技產業群聚效應。
她相信,港府可以在這個都會區開拓約600公頃用地作住宅和產業用途,她希望這兒能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整個都會區發展完成後,將可容納約250萬人居住,並提供65萬個職位,包括15萬個創科產業相關職位,將會是「香港未來20年城市建設和人口增長最活躍的地區」。
不過,這項計劃其實只是願景,當中並沒有提出具體時間表,而她自己也承認,這個都會區並不是一個具法定地位或規範、以行政界線所劃分的區域。
土地供應
林鄭月娥亦提出希望增加土地供應的措施,在《施政報告》中,她提出推進多個填海及人工島建設計劃,並預計政府在未來會透過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700公頃土地。
她提出檢視「綠化地帶」可發展的成效並指出,一些「綠化地帶」的生態價值較郊野公園低,具發展潛力,規劃署會檢討這些地帶,看能否發展。
另外,她亦提到可能會動用濕地,但會在《北區都會區發展策略》中處理。香港媒體分析稱,香港濕地一向被視為「發展禁區」,該處是眾多候鳥重要棲息地,這些政策或會遭環保團體反對,是否能實行有待關注。
另外,她亦在是次《施政報告》中特別提到考慮發展新界「祖堂地」,即一些香港原居民集體擁有的一些祠堂、廟宇和農地,估計這批土地約2400公頃。
按現有法例,要使用這些土地需得到全體男丁宗族持分者同意,才會以轉售有關土地,但她考慮放寬這些限制。
但原居民在香港有很大的話語權,暫時未知措施能否得到這些原居民的同意,林鄭月娥強調政府在處理土地供應問題上並非不願意觸碰新界土地利益。
各方反應
香港民主黨認為,這份《施政報告》著重與內地融合,未有著力處理香港的問題,而政府提出的「北部都會區」,規模可能大於「明日大嶼」,但未提及實際建設預算,擔心加重政府財政負擔。
中間派政黨新思維認為,這份報告著力解決中長期社會核心和深層次矛盾問題,但未有具體時間表,期望特首和官員能交代每項政策的落實時間。
新思維認為,這份報告涉及與內地通關的篇幅較少,希望林鄭月娥急市民所急,早日爭取恢復通關。
基層福利倡議團體社區組織協會認為,這份《施政報告》對短期民生政策不足,不少市民受疫情影響面對就業不足和失業問題,《施政報告》這方面的支援措施不足。
民建聯認為,《施政報告》展現特區政府「積極有為」,不過沒有交代恢復與內地通關的時間,與市民期望有落差。
另一親北京團體經民聯認為《施政報告》具前瞻性,希望政府可在明年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前完成23條立法。
而代表香港原居民的鄉議局主席劉業強認為,林鄭月娥提出有關新界土地的建議,有助釋放新界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