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將在周日(9月19日)舉行選舉委員會選舉,是北京政府今年三月改變香港的選舉制度後第一場選舉。這次選舉雖然選委會的成員數目從1200人增至1500人,但自動當選和提名直接產生的席位同時大增,令競爭大減。
2016年的選委會選舉有超過24萬名選民,但本年度登記選民人數大跌97%,只有約7900人或機構,被批評原本已經是「小圈子選舉」的選委會選舉變得「更小圈子」。
新的選舉制度下,成功透過這次選舉進入選委員的人士或機構,除了負責選出特首,還將負責提名立法會議員和投票選出部份立法會議員。
民主派在過去的選委會雖然沒有主導權,仍然保有一定席位。例如2016年的選委會中,1194名選委中民主派控制了超過300席,但今年只有三名非建制派人士成功通過香港政府新設的審查,成為正式候選人,民主黨、公民黨等傳統民主黨派更是完全沒有參與。
另外,過去選委會中,中國全國人大和政協都會有港區代表出任選委員成員,這個情況在今年的選舉中保留,而且許多專業界別也規定需由有中國大陸背景機構的成員出任,當中不少界別過去都由民主派控制,這讓北京間接控制的選民大增,同時進一步弱化民主派的影響。
民主派絶跡
民主派在2016年選舉委員會選舉中,在當時有1200名成員的選舉委員會中取得325席,人數不足以提名特首候選人,但如果兩名建制派候選人競爭特首,300多票仍然可能有左右大局的能力。
今年擬角逐選委會席位的民主派人士近乎絶跡。香港民主派自北京改變選舉制度後,一直沒有就是否繼續參加選舉達成共識。這次選委會選舉中,最終沒有如往年一樣,統籌人選參加選舉。
北京改變香港選舉制度後,增加一連串審查選委會參選人的措施,包括讓香港國家安全委員會先根據警務處維護國家安全部門的審查情況,就該人是否符合要求和條件,再向資審會發出審查意見書。資審會再按意見書決定該參選人的資格,有關決定不得推翻。
北京多次強調改變選舉制度不是要搞「清一色」,政務司司長李家超公布選委會選舉的審查結果時也指,通過審查的人來自不同黨派和報稱獨立的人,證明即使持反對意見,「只要符合『擁護《基本法》』和『效忠香港特區』的要求和條件,也可以通過審查」。
民主派抗拒參選的原因,是覺得自己不會過到政府的政治審查,又或是認為加入這個委員會難有作為。
唯一一名被視為民主派的前立法會議員鄭松泰原本可以透過議席,以當然委員身份進入選委會,不過他因為未能通過審查被拒絶入選委會,同時失去立法會議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