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船、兩支螺絲起子、一隻木槌和一隻貓,能變出什麼?在以色列插畫家哈諾·皮芬的巧手拼貼下,就成了總統蔡英文的肖像。擅長用各式日常用品拼貼名人肖像的皮芬,作品繽紛豐富,拼貼物的選材都有不同意義,甚至帶有嘲諷意味,無論是美國總統川普、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台灣已故藝人豬哥亮或卡通辛普森家族的角色荷馬,他都能精準掌握神韻,讓觀眾看了為之莞爾。
1963年出生的皮芬(Hanoch Piven)11歲前與家人居住在南美洲的烏拉圭,父親是牙醫,母親為社工。他的藝術生涯其實開始的很晚,在前往紐約視覺藝術學校(School Of Visual Arts)就讀前,他從沒想過自己會成為插畫家。皮芬說,他並非從小就受到藝術教育及訓練,而是上一般的學校,接受正規教育,大學則是主修電腦工程。
繪畫作品比不過同學 皮芬「拼出」自己的創作路
皮芬說,他從小就喜歡畫搞笑、滑稽的人像,卻都是當興趣,以為自己最終會成為電腦工程師,大學時他開始對電腦繪圖、創作產生濃厚興趣,24歲大學畢業後因為國家規定,入伍從軍三年,直到27歲才到美國攻讀電腦繪圖及設計。在紐約就讀藝術學院時,身邊同學各各是繪畫神人,相較之下皮芬的作品並不特別出色,讓他一度沮喪。
直到某天,他在畫伊拉克強人獨裁者海珊(Saddam Hussein)一盒火柴意外掉在肖像畫上,他發現火柴很像海珊的鬍子,從此開啟他利用日用品拼貼創作的生涯。皮芬說,創作只有創意是不夠的,還要不斷嘗試、分析、改進,他自己在創作時也會碰壁,有時候一幅畫會失敗十幾次,「要完成一件成功作品必定會有幾十次,甚至幾百次的失敗,但這都是不可或缺的養分。」
螺絲起子當眉毛、貝殼當眼睛 皮芬的插畫選材大公開
皮芬的人物拼貼畫每一個素材都有不同的意義,創作之前他會以上網、看書,多方搜集資料,每一個部位都會嘗試非常多次,才能得出他最滿意的結果。以總統蔡英文的肖像為例,貝殼為眼睛是因為蔡英文曾說自己的個性害羞,以螺絲起子為眉毛有兩層意涵,一是因為她的父親蔡潔生以黑手起家,二來則是象徵她是個身體力行的領導人,選擇木槌為鼻則是因為她的法律系背景以及對司法改革的重視,貨輪為嘴巴代表她相當關心貿易議題。胸口的中華民國國旗象徵她一國元首的身份,懷中還抱著她的愛貓「蔡想想」。
「傳統教育讓孩子的沒特色」 皮芬用工作坊讓孩子跳脫框架、面對失敗
皮芬的作品老少咸宜,他經常與報紙雜誌合作,創作詼諧卻帶有諷刺的插畫,例如他所做的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肖像以義大利香腸「bologna」為臉,因為bologna在英文俚語中也有「滿口廢話」之意。除了創作之外,他也走入校園與兒童一起創作,他的第一本插畫童書,以紫色的羽毛為意象,羽毛出現在動物不同的身體部位上,書的最後一頁,留下一根紫色羽毛。許多孩子在看完書後,也開始了自己與紫色羽毛的創作,還將作品寄給他,皮芬發現孩子們竟然對他的插畫有這麼大的熱情,便開始走進校園,與兒童一同拼貼創作。
皮芬認為,什麼東西都可以玩,只要有玩心,就會有創意,「別花時間想怎麼構圖,玩就對了!」。他說,拼貼就像在蜿蜒的小路上開車,必須完全相信自己且更加專注,也如同獵人在打獵,會比平常看到更多事物,跳脫框架、自由發揮才能真正享受拼貼的樂趣。他說,傳統的學校教育抹殺了每個人的特殊性,「每個孩子都需要特殊教育,但我們的教育卻是讓孩子變得都一樣,失去自己原本的特色。」
他說,拼貼插畫工作坊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希望大孩子、小孩子都可以跳脫框架,自由發揮,勇於犯錯,「我認為藝術是自我原諒,承認自己會犯錯。我的工作坊就是希望所有人學會原諒自己,接受錯誤,放膽的創作,如此才能跳脫框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