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境面向,劉文雄多次說起「氫能源」這項新技術。一提到氫能,劉文雄馬上化身為化學小老師,他解釋: 「氫燃燒後就變成水,不會產生二氧化碳,可說是最終極的乾淨能源,但怎麼使用、乃至於發電燃燒,技術面還有很多挑戰要解決......。」
工研院之於政府,可以扮演提供策略分析的角色,再把視野提高至國際層級,台灣其實可以做得更多。
台灣淨零、減碳嘗試 可將技術貢獻世界
淨零、碳中和是全球性的話題,更是趨勢,劉文雄提出,台灣可以從中扮演積極追隨者(aggressive follower),以及主要貢獻者(major contributer)。
什麼是積極追隨者?劉文雄解釋,台灣至少能做的跟大家一樣好,或做得更好更快,例如跟著推動再生能源、電動車等項目,便已跟著世界潮流。至於主要貢獻者,就是創造出對產業有用的節能技術,例如從水泥、鋼鐵、石化、紡織、電子製造業等本身擅長的產業著手,發展出可供各國借鏡、使用的節能減碳技術。畢竟,節能減碳雖是不得不投入的必經之路,但做出成效以後,一方面技術研發用在產業內,甚至還可外銷,躍升為世界上能源解決方案的輸出國。
願景聽來美好,終歸要有實質的科技研發投入,才能實現。劉文雄對於台灣未來的永續能源發展,條列可以投入的三大重點:氫能源研發、碳捕捉與利用(簡稱CCU) 、以及和四大製造業合作。
劉文雄回憶起一開始和內部開減碳/淨零會議,與會成員無不眉頭深鎖,煩惱著「這要花多少成本?真有辦法解決嗎?....」但他笑說,現在同仁都已意識到,淨零、減碳是躲不過的挑戰,也是蘊藏大商機的機會,更進一步,或許就是台灣在能源產業在國際舞台嶄露頭角的時刻來臨了。
責任編輯/周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