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的減碳比起世界其他科技巨頭的來得更有野心,不只要在2030年達成碳中和(carbon neutral),而是實現負碳排 (carbon nagative),且2050年要把微軟從1975年成立以來的所有碳足跡,用科技或其他方式,從大氣排放中排除掉。
「想像一下,如果3000家同時運作各自的資料中心(datacenter),台灣是ICT大國,會產生多大的碳排?」台灣微軟大型企業商務事業群總經理卞志祥接受《風傳媒》專訪時提問。
微軟全球助理法務長及台灣微軟公共暨法律事務部總經理施立成同步接受專訪指出,微軟早在2012年,實施內部碳價制度,永續領域起步算早,相對其他科技巨頭更有野心。
首座台灣資料中心背後的減碳秘密
台灣微軟去年10月宣布要在台灣蓋全球第66座資料中心,是西雅圖以外、海外最大雲端營運研發中心,亦是台灣首座Azure(微軟雲端運算服務)資料中心,顯現台灣在全球資料中心的成長潛力,但不為人所知的部分是,這座資料中心還助企業達到減碳。
卞志祥解釋,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資料中心,但各自規模不夠大時,無法發揮最佳能源轉換效率(PUE),企業如果把原本的資料中心改成微軟的Azure,把在地面營運的資料「上雲」,可大量降低碳排,根據微軟的永續計算機(Sustainability Calculator)估計,可省將近72%-98%的碳排。
微軟隨後又宣布,所有的Azure雲端運算要在2025年100%使用再生能源,讓微軟全球66座區域級的資料中心肩負起更重要的減碳任務。
軟體公司本質上碳排不大,然而從雲端服務平台角度來看,資料中心其實很耗電。
達到「五個9 」 不中斷
施立成坦言,微軟全球400多萬台、超過70個區域的伺服器,如何達到99.999%(特別強調五個9)的運轉不中斷,又達到節能環保,是滿大挑戰。
卞志祥指出,微軟資料中心基礎設備的幾乎都是台灣ODM、OEM提供,一起規劃設計,此中心落地,讓台灣供應商可以和微軟的AHSI (雲端硬體與基礎建設團隊) 更充分配合,去設計下一代「節能減碳運算的標準基礎」。
微軟這幾年做了什麼?
實施內部碳價制度的同年,微軟就達到碳中和;2015年宣佈加入RE100;去(2020)年投入10億美元氣候創新基金;和MSCI策略性聯盟,加速全球投資業的創新,用於自身和生態系達到減碳目標....。
更值得一提的是,微軟的RE100承諾和其他企業不同,不只要在2030年達成碳中和(carbon neutral),而是實現負碳排 (carbon negative),且2050年要把微軟從1975年成立以來的所有碳足跡,用科技或其他方式,從大氣排放中排除掉....此承諾也被微軟總裁Brad Smith稱作微軟的「登月計劃 (moons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