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深圳還是矽谷,5G技術在科技高管眼中曾經只是一抹微光,如今卻已主導著全球供應鏈的大片領域,此外,在該技術的不同賽道上,圍繞掌控權的爭奪正逐步升溫。
5G已在亞洲、歐洲和北美部分地區鋪開,設備製造商、智慧型手機廠商和晶片設計公司都在角逐對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設備和服務的控制權。自從工程師和政府決策者制定的一系列5G計劃啟動以來,對許多科技公司來說,這項曾經微不足道的技術已演進為規模以十億美元計的業務。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與此前幾次通信工程升級一樣,5G技術助推著新一輪洗牌,智慧型手機和蜂窩塔設備市場的全球排名都將重寫。與此同時,從東京到華盛頓,多國政府官員也成為這場全球競賽的關鍵參與者。他們出於經濟和地緣政治原因,決心支持本國的5G產業。他們爭相祭出相關補貼和政策,擔心無論其他哪個國家在5G經濟中佔據主導地位,都將在未來幾十年收割經濟回報。
所有這些局面都引出了這樣的問題:誰在領跑?哪些設備製造商處於領先地位,誰勝誰敗?哪些手機公司在5G部署的早期階段已脫穎而出?哪些國家在推出5G服務上先人一步?下面我們將提供一張記分卡,帶您速覽5G競爭最激烈的幾個領域前前後後的發展情況。
設備供應商
隨著全球電信運營商擴建自身的5G網路,各大電信設備供應商長期保持的市場地位正在發生變化。
與過去幾年一樣,中國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繼續領先年規模約為900億美元的電信設備市場。但其他公司正在迎頭趕上,原因是美國政府以網路安全問題為由封殺華為設備銷售,受此影響,華為面臨來自全球各國政府的限制。
根據研究公司Dell'Oro Group的數據,到2020年底,華為已經佔據了超過30%的市場份額。今年上半年,華為的市場份額下滑至28.8%。
今年上半年,瑞典愛立信(Ericsson, ERIC)的市場份額從去年的14.7%增至15%,位居第二;芬蘭諾基亞公司(Nokia Co., NOK)的市場份額從15.4%降至14.9%,下滑至第三。自2018年以來,愛立信和諾基亞一直在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
分析人士指出,在份額較小的競爭對手中,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 005930.SE)今年上半年的市場份額從去年的2.4%增至3.2%,是該公司2017年1.5%市場份額的兩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