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政府、學校、年輕人鋪天蓋地瘋創業,台灣的新創企業卻常撐不到五年就宣布陣亡,造成台灣企業和人口一樣逐漸老化。「創業維艱,守成不易」,什麼是讓創意與創新成長的關鍵?
「我大學就在想,為什麼不能『以才會友』?」江前緯笑著回憶創業的動心起念。
二十六歲的江前緯,台大社會系畢業,在科技公司做了八個月的業務便毅然辭職,放棄一年九十萬台幣高薪,只為了讓大學時的創意落地生根。
為了讓有心要跨領域學習的人不必花大錢補習,江前緯和好友一起打造「Skillhopping技能交換學習平台」,利用社群概念,媒合想交換才藝的網友。
近來,像江前緯一樣懷抱理想,選擇走不一樣的路的有志青年愈來愈多了。在全球,新創事業被公認是創造就業、引入經濟活水的最佳方式。在台灣,政府、學校、年輕世代瘋創業,然而,每天早上叫醒有志青年的不只是夢想,還有如影隨形的失敗陰影。
新創企業如何活下去,不是個別創業者的問題,更是台灣悶經濟的重要解方。
台灣人愛創業,失敗率也高
全球創業觀察(GEM)最新年度報告指出,台灣參與新創事業的工作人口比例高達八.二%,僅次於美國,幾乎是日本、韓國的兩倍。但受歇業影響的人數佔工作人口比例卻高於美國。(見現象一表)
過去十年,台灣創業率與歇業率的差距,始終無法回到一九九五年以前的五個百分點以上(見現象二表)。主要理由就是,創業率下滑的同時,公司歇業率卻攀升。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林宗弘進一步發現,新創企業是歇業的高風險群。
他指出,九○年代初期,新創企業和現存企業的資本額相去不遠。
但從九六年開始,現存企業的平均資本額就不斷拉高,去年直逼三千四百萬元,新創企業和歇業企業的資本額卻在五百萬元上下(見現象四表)。「現在存活下來的企業都是資本額比較大的企業,新創企業就是倒的那一批,」林宗弘解讀。
另一個佐證是,台灣未滿五年的企業佔比明顯下滑,超過二十年的企業佔比則不斷上升。(見現象三表)
新創事業夭折,老企業續存,造成台灣企業和人口一樣逐漸老化。
台灣新創企業夭折率為什麼高?是法規大環境、人才視野,到文化民情三方交雜的結果。
病因一:法規僵化,限縮資金彈性
台灣股權結構彈性不足,讓創業者不易取得資金。而在眾多法令中,最令創業團隊與投資人頭痛的就數「股票面額」。
我國「公司法」明訂,公司每張股票價錢必須一致。這讓擁有技術卻沒有錢的知識型企業,常覺得不平…【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天下雜誌》565期】
延伸閱讀:
1. 2014年總盤點,誰最紅?誰最衰?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3952
2.「組織裡最不開心的人」中階人才的8個怨念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3959
3. 獵殺叛將:揭祕梁孟松叛投三星始末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3951
4. 吃芽菜 喚醒身體自癒力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3955
5. 優等生的執念,讓台積電輸三星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3956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