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德國法蘭克福的歐洲央行(美聯社)
量化寬鬆可視為「大印鈔票」,基本上是各國央行的最後武器。ECB將會買入政府、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的債券(數位交易,而非真的印鈔票),為市場注入大量熱錢。並希望這筆額外的資金,可以擴大企業與私人的借貸,刺激投資行為。同時拉低歐元匯率,振興出口市場。
這招日本在21世紀初年就用過,2008年金融危機後英美政府也曾採用;美國去年10月才正式結束最後一期QE。但許多人認為,ECB採用時機太晚,將無法帶來像英美政府這樣的效果。
據看衰ECB此舉的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Larry Summers)所言,量化寬鬆在具有一些驚喜成分時的效果最佳。當英美採用QE時,兩國金融市場對這個政策並不熟悉,也帶來不錯的效果。但市場已經預期ECB採納QE許久,也就很難立刻看見顯著的效果。
另一方面,歐元區與美國的金融體系不同。相對於美國政府的中央主導權,歐元區各國銀行發行自己的債券。像是希臘這樣國債沉重的國家,其企業很可能選擇將資金投往如德國等較為安全的歐元國家;資金持續外流也是希臘面臨的一大困境。
不過,ECB的大規模QE至少會有2個作用。一個是拉低歐元匯率,幫助出口業者;另一個是釋放信號:證明ECB具有重新拉抬經濟、將通膨率帶回理想的2%的決心。無論這遲來的QE能否振興經濟,對於提振歐元區國家信心應有不少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