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舉槍阻止大屠殺!二二八傳奇「二七部隊」 在台灣史黑暗時刻挺身而出

2018-02-26 08:30

? 人氣

二二八事件時,有一群年輕人選擇舉槍守衛家鄉、讓手無寸鐵民眾躲過無差別屠殺,例如台中地區之「二七部隊」。(取自台灣回憶探險團臉書)

二二八事件時,有一群年輕人選擇舉槍守衛家鄉、讓手無寸鐵民眾躲過無差別屠殺,例如台中地區之「二七部隊」。(取自台灣回憶探險團臉書)

一代菁英為何在70年前選擇舉槍與國民政府軍隊對抗?1947年3月,國民政府派兵來台展開「清鄉」造成大量民眾傷亡,成為70年來難解的二二八悲劇,然而,也有一群年輕人選擇舉槍守衛家鄉、讓手無寸鐵民眾躲過無差別屠殺,例如台中地區之「二七部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作家李喬曾於2016年「重現二七部隊」研討會演說表示,二七部隊的一個意義在於讓台中市區人民免於遭受國民政府無差別屠殺:「因為有二七部隊的存在,軍隊才不敢輕舉妄動……因為有二七部隊的存在,全民自動起來反抗,而且是有組織的反抗,這個意義是不朽的。」

作家李喬曾於2016年「重現二七部隊」研討會演說表示,二七部隊的一個意義在於讓台中市區人民免於遭受國民政府無差別屠殺。(取自李喬書房臉書)
作家李喬曾於2016年「重現二七部隊」研討會演說表示,二七部隊的一個意義在於讓台中市區人民免於遭受國民政府無差別屠殺。(取自李喬書房臉書)

儘管二七部隊在二二八事件具特殊意義,長期研究白色恐怖的學者蘇瑞鏘感嘆,關於二七部隊相關研究極少,雖然當年2位參與者黃金島、鍾逸人有出版回憶錄,但對二七部隊成立時間、命名、實際人數等描述出入極大,因此著手進行研究,希望還原這段被遺忘的歷史。

而根據蘇瑞鏘整理,這群曾經舉槍對抗政府的年輕人多半受過中高等教育,有出身台灣大學、台中師範學校者,亦有留日歸國者,在當時台灣社會多屬知識菁英,只是之後的白色恐怖時期,約半數遭當局下獄、處死,其餘則選擇自首或逃亡海外。寫下二二八一頁「抗暴」傳奇的年輕菁英,往後也難逃歷史。

20170225-中研院「紀念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博士蘇瑞鏘。(甘岱民攝)
根據蘇瑞鏘整理,這群曾經舉槍對抗政府的年輕人多半受過中高等教育,有出身台灣大學、台中師範學校者,亦有留日歸國者。(資料照,甘岱民攝)

計畫爆破鐵橋、以寡擊眾與二十一師激烈槍戰 讀書人舉槍抵抗政府軍

2016年,學者舉辦「重現二七部隊」學術研討會,並於日前《青春二二八:二七部隊的抵抗、挫折與流轉》新書發表會,而在〈二七部隊人物初探〉一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蘇瑞鏘初步梳理出54名隊員身份,整理其學經歷、於部隊擔綱職責、部隊解散後的境遇等。

二七部隊究竟是誰人參與?人數方面,二七部隊副官古瑞雲說有200多人,警備總部估計400多人,部隊長鍾逸人說有3、4000人,而蘇瑞鏘表示有數百名之眾,但爬梳檔案史料、情治機關文獻、《二二八事件辭典》與相關學術著作後,僅能確知54人的姓名、經歷與日後遭遇。

20170225-中研院「紀念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學術研討會,前「二七部隊」部隊長鍾逸人。(甘岱民攝)
前「二七部隊」部隊長鍾逸人說,有3、4000人參與。(甘岱民攝)

僅謝雪紅等少數人 具有共產黨背景

關於參與者政治背景,雖然當初二七部隊領導者之一為台共謝雪紅,但據蘇瑞鏘整理,成員多半為學生與青年,僅謝雪紅、楊克煌、林兌等具共產黨背景。

參與二七部隊者多有極高學經歷,例如吳崇雄曾赴留學東京醫學專門學校、葉文炳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黃信卿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又擔任過日本關東軍少尉,也有媒體工作者李喬松、《和平日報》記者蔡鐵城等,隊長鍾逸人也曾任阿里山樂野國小校長,在當時社會皆是知識菁英。

至於二七部隊事蹟,據蘇瑞鏘整理,二七部隊曾有成員埋伏於台中后里大安溪鐵橋橋畔、準備在國民政府軍隊二十一師列車經過時炸毀鐵橋,也曾將二十一師引入埔里,在日月潭、烏牛欄曾發生激戰,場場都是荷槍實彈,只是最後,扼守烏牛欄橋的黃金島小隊因無法支撐下去而宣佈解散。這一連串過程,被蘇瑞鏘評價為「這些滿腔熱血的台灣青年,為了共同的理想而參與二七部隊的抵抗行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