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雖然擁有一個全球最多博士學位的內閣,卻在政府效能方面飽受批評,一條五十一公里的桃園機場捷運,建了二十年還未能通車,競爭力遠遜中國大陸。從地方到中央歷練完整的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最近出版新書《台灣如何成為一流國家》,指出台灣雖然是一個民主國家,也有高素質的人民,但卻「被自己的民主制度所綁架」, 直言「政府需要換一個『腦袋』,台灣才有機會成為一流國家」。
台灣如何成為一流國家?為何一個擁有全球最多博士學位的內閣,卻在政府效能方面飽受批評,一個在民主政治上傲視香港和中國大陸的島嶼,卻讓憤怒失望無感成為社會的主旋律?
被台灣和香港一些民眾瞧不起、視為專制貪腐的中國大陸,過去十五年間建成了舉世震動的全球最大的高鐵系統,但台灣的民眾卻要面對一個殘酷的事實:從桃園機場建往台北市中心的捷運鐵路,建了快二十年,到今天還不能通車。
這是台灣行政效率不彰的「經典之作」,這條五十一公里的桃園機場捷運,從一九九六年決定興建、花一千二百七十七億元新台幣(約四十二億美元),歷經了十五位閣揆、十三位交通部長,就算改朝換代,工程進度照樣延宕不誤,現只預告今年底可以通車,但沒有人知道是否可以落實。時空更迭,二零零四年才開始推動的中國大陸高鐵早已後來居上,建成了超過一萬五千公里、速度逾兩百公里的鐵路,不知已經搭載多少旅客。台灣的競爭力,被一條軌道運輸搞得灰頭土臉。
這都是台灣民主政治被民粹綁架的惡果。從地方到中央歷練完整的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最近出版的新書《台灣如何成為一流國家》,指出台灣雖然是一個民主國家,也有高素質的人民,但卻「被自己的民主制度所綁架」, 直言「政府需要換一個『腦袋』,台灣才有機會成為一流國家」。
二零一四年,台灣的人均GDP是二萬一千美元(中國大陸約七千美元),躋身已開發國家,有地鐵、高鐵,清潔明亮的超商,四處林立;人民有秩序、上車排隊、乘客讓座、行車不亂按喇叭、言論自由、社會開放多元,台灣雖小,卻有飽滿、讓對岸稱羨的軟實力,但近年發生的高雄氣爆、食品安全問題,以及高鐵下沉和經營管理問題,卻又凸顯政府治理危機,為何政府的效率如此低落,從地方到中央都有深厚歷練的李鴻源認為,台灣的問題在於法令、制度和政府的運作方式,往往出現粗糙的決策過程。
而民粹的魔咒,成為台灣發展的一道障礙,大家都只看到一些短期的利益,如電費、水費都要公家補貼,導致企業的依賴。政客不談長期的規劃,而只談自己選區內小事,尤其台灣立委近年用小選區制,選民往往比台北市的選區還少。政客要談宏觀的問題,就只有統獨的「大」問題,而這些牽涉意識形態的問題,恰恰又不是他們所能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