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在屏東千禧公園舉辦「六堆300族群融合之夜」,陳昇演唱時說:「300年才堆了六堆,笑死人了,我們彰化人堆了六十幾堆…墓仔埔」,雖是陳氏幽默,但引起部分客家人不滿,認為陳昇之言對客家族群不尊重。當晚,筆者在現場,陳昇在舞台上瘋言瘋語,這是他一貫的演出風格,他的發言也對彰化人有失厚道。藝人在舞台上練肖話,搏君一笑,但是也需要考慮族群的敏感性,以免會傷到有些族群人們的情感。客家人包容陳昇的無心之言,更是彰顯一種族群融合客家人的雅量與修養。
我小時候住屏東,讀中正國中時,有些同學來自長治、麟洛與歸來等地的客家子弟,才開始接觸客家族群。客家人勤儉持家,知書達禮,團結並崇尚忠義之精神。美濃鍾理和的故居,佳冬鄉的蕭家古厝及詩人步道,高屏很多的客家村莊,都是我喜歡去的地方。11月7日,客家「山狗大後生樂團」在屏東內埔鄉上樹村演出,我在現場聆聽,才知道客家歌謠是如此的溫暖與美妙,宛如天籟之聲。
清領時期的守衛、日治時期的抵抗,造就今日堅毅六堆
六堆走過300年,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其由來與歷史意義。1721年(清康熙60年)高屏地區的客家村莊,共有6個聚落,組成義勇軍,各據一方,彼此守望相助,如佳冬、新埤靠海在左翼,稱左隊(客家發音為左堆),美濃(含高樹、六龜、杉林等)靠山為右翼,稱右隊(堆),萬巒為前鋒堆,竹田為中堆,長治、麟洛及九如等地為前堆,內埔為後堆,所以稱為六堆,亦即六個隊之意。六堆為客家百姓所組成之民兵,又稱義勇軍,各地客家庄為紀念義勇軍之先烈,所以建義民廟。
1894年,甲午戰爭失敗後,清廷將台灣割讓給日本,1895年5月至10月,日軍登陸北台灣及台南府城,與台灣軍民激戰,日軍傷亡五千多人,台灣軍民傷亡是日軍數倍之多。1895年10月,屏東佳冬鄉遭遇日軍攻擊,當時左堆總理是蕭光明,率領左堆義勇軍抗日,蕭家書房的步月樓,如今彈痕猶存。臨近的前鋒堆、前堆、中堆及後堆收到蕭光明派人求救的消息時已經太晚,但仍集結約一千餘人,因軍力懸殊,最終為日軍所擊潰而敗。
戰役結束後,客家左堆義勇軍傷亡百餘人,日軍傷亡七十餘人,史稱「步月樓戰役」。台灣除了閩南族群與原住民抗日之外,這是客家族群與日軍交戰犧牲最彩烈之一役。今天,在台灣的各族群人們,不應忘記「步月樓戰役」客家義勇軍不惜犧牲生命的抗日與保鄉衛國之精神。
客家族群起源自中原黃河流域,因五胡亂華與異族入侵,開始遷徙至東南及廣東一帶。據復旦大學李輝等人在2003年發表針對福建長汀客家人的遺傳分析,顯示當地人群父系染色體祖源北方漢族約80.2%、南方侗族約6.8%,證明客家族群主要是來自中原之漢人。
隨著不斷之遷徙,客族吸收各地之音樂,加上自己之風格,逐間發展成「客家八音」,目前主要是分布在桃、竹、苗,高雄美濃、屏東六堆等地,是客家人發展出的特有音樂文化。八音指「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種樂器材料,嗩吶是客家八音中最重要的樂器,通常為領奏樂器,「客家八音」也是源自於中原黃河流域一帶的音樂。所以客家族群逢年過節及清明掃墓,並宏揚傳統文化,有慎終追遠不忘本之精神。
「六堆300族群融合之夜」的壓軸是客家女兒Ella陳嘉樺的演唱「客家本色」,這首歌謠是客家族群人人會唱的國歌。陳嘉樺是屏東麟洛客家人,帶領全場觀眾高唱「客家本色」的歌謠,特別讓人感動。記得歌詞的最後:「時代在進步,社會改變,是非善惡充滿人間,奉勸世間客家人,修好心田,正正當當作一個善良介人,就像恩介老祖先,永不忘祖宗言,千年萬年!」這不僅是六堆客家人的本色,更應該是台灣人的本色!
*作者為自由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