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知名作家柏楊的遺孀張香華日前宣布,將永遠停止發行《醜陋的中國人》。張香華解釋其中一大原因是,她認為民進黨當局企圖利用柏楊的作品搞』去中國化』。
台灣作家柏楊創作的《醜陋的中國人》最先於上世紀80年代在台灣出版,主要批判了中國人的劣根性和國民性,例如"髒、亂、吵"、"窩裡鬥"和"醬缸文化"等。它在華人世界曾一度引起轟動。
如今,柏楊的遺孀張香華宣布將永遠停止發行該書。今年82歲的張香華周四(11月18日)向中國官媒《環球時報》解釋道,可以說《醜陋的中國人》矛頭直指當時在台灣的國民黨官場,讀這本書不能脫離當時的時代背景,一定要有相應的歷史知識儲備。"柏楊生前說'當中國進步了,那就可以不要看這本書了',意思是說當中國人不再沉溺於過去的封閉、保守、做事不實在的毛病裡,我們就會有新的目標要追求,這本書就應該廢掉。"
《環球時報》在采訪文章中寫道:"讓張香華下定決心的更重要原因是:民進黨當局企圖利用柏楊的作品搞'去中國化'。因此,她把自己的這一決定當成是和民進黨當局的一次"直球對決"。
張香華還指出:"蔡英文曾說自己是中國人,因為是讀中國書長大的,可是她現在的言行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所以我覺得這個人不可靠。民進黨當局在課綱中推行'去中國化',這是在毀壞我們的民族"。
拒絕《醜陋的中國人》選入台灣教科書
台灣《中國時報》於一周前的11月11日也報道了張香華決定停止發行該書一事。張香華當時表示,《醜陋的中國人》如今應"功成身退",與台灣的遠流出版社、中國的人民文學出版社於2024年合約到期後,不再發行此書。
據報道,遠流出版社近日收到龍勝文化合約,希望授權將《醜陋的中國人》摘文選入中一教材。本身也是作家的張香華直言,不同意授權的一大原因,在於對現在台灣教育和新課綱"去中國化"甚至"反中"的無法苟同。
張香華還批評如今台灣的國文、歷史教材刪減文言文,以"東亞史"觀點取代"中國史",根本是執政者"去中國化"的教學策略,沒有中華文化的價值觀與認同前題,她認為,收錄《醜陋的中國人》其心可議,擔心"利用其書名來辱華",因此雖自2016年以來持續收到教科書的授權邀請,她一律拒絕。
張香華眼中的兩岸差異
張香華在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還提到兩岸的差異。她認為:與大陸的進步相對應的是,"醜陋的中國人"在台灣島仍然存在。張香華介紹:"我在機場聽到台灣同胞講話很吵,生怕人家不知道她的包包花了多少錢",而日前陳時中被披露未戴口罩聚餐唱歌的視頻,恰恰是《醜陋的中國人》書中所批判的,"他完完全全就是那種最醜陋的中國人!"
當被問及與民進黨當局"直球對決"會不會擔心個人安全時,張香華說,這就是她願意接受媒體采訪的原因,"民進黨寡廉鮮恥搞'綠色恐怖',所以在媒體上發出自己的聲音就是一種自我保護"。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