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聯合國雖有一百多個會員國,但是只有阿拉伯語、華語、英語、法語、俄語及西班牙語等六種明定的正式語言(或稱聯合國官方語言)。雖然有正式語言,但是也尊重所有會員國可以使用未被列為正式語言的其本國語言在正式式會議發言,不過,同時也規定了在這情況下,該會員國代表必須提供使用正式語言的口譯或書面發言稿,其目的無非是希望透過精準的口譯或書面文字翻譯,使得各種重要、敏感的國際議題,可以獲得清晰,簡潔的溝通。基於尊重各族群,我們不能去強迫每個人必須去學習非其族群的母語,但是我們會為了增加在學業,職場上的競爭力,而驅使自己去學第二種語言甚至更多種語言,無他,只因為要迎合某些特定組織的語言策略而已。
臺灣是一個多族群的社會,不論是由大陸各省,閩,客及原住民族,大多數人都尊重各族群,包容彼此的母語文化。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在學校,在職場,甚至男生在服役過程中,也或多或少學得一,二句其他族群的母語。儘管我們會在家中,鄰里中使用母語作為交談的工具,但是在正式的場合中,大多會有默契,共識或潛意識的使用在場大多數人都聽得懂的語言:國語(華語),這種默契,共識或是潛意識的由來非常簡單,就是為了讓大家聽得懂。在我們推行母語,保護本土語言文化的之餘,如何兼顧到整體競爭力,讓政府部門,企業組織可以順利運作,一個適當,合理的語言策略或是規範,是值得深思的,也是必須的。
*作者為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班學生,公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