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習近平採行的窮臺政策行動,最值得整個臺灣社會密切注視的,正是即將爆炸性激化臺灣青年新世代人才資本西進大出走潮的新危機。
人才資本西進大出走潮新危機
其實,除了習近平此次窮臺政策行動所提供的即期「超級惠利誘發」近因之外,本身驅策新世代近兩年擴大規模「出走潮危機」的背後,是臺灣青年就業漸凍症。
失去了創意創新創業精神的臺灣新世代,必然也就失去了就業機會就職機會的機遇與挑戰,這正是今天越是青年新世代越是要艱難面對「就業漸凍症」的癥結;而另外一個臺灣本身社會文化特質的內在結構性因素,也在過去二十多年時間,深刻加重了臺灣新世代就業漸凍症惡劣化傾向,亦即:臺灣社會固坿性結構存在的創業精神循環與「找幫手倫理」,也深刻決定了新世代臺灣青年就業機會輪迴,越發使得沒有自家就地謀職就業機會,祇好出遷外移,易地謀求新出路新發展。
臺灣創業精神排名驚人大淪落
廿世紀70年代臺灣經濟起飛後,臺灣蓬勃創業精神循環週期幾經高起躍進,在李登輝陳水扁「鎖國自閉政策」起,開始淪陷為頹退消沉新循環週期,在臺灣的創新創業熱潮退燒,使原本雄踞亞洲第一的臺灣「創業精神排名」,竟在即將邁進廿一世紀前夕,跌出亞洲排行榜,唯一僅能領先於孟加拉一國而已。
當然在臺灣,唯有持續創新創業與投資才是青年就業機會的核心拉抬驅動力,任何沒有創新創業投資的社會,就不可能有新興或新生的就業機會,亦或是增加雇用或創新雇用的市場需求產生。
臺灣經濟發展成長七十多年的經驗歷程中,曾經有兩波重大的創新創業熱潮: 第一波1960年代「外銷貿易拉動的創新創業熱潮」,幾乎都是以傳統產業家族企業為擔綱主軸的創新創業型態,而且更多是「以外銷導向為主要戰略目標市場」的組織機構,作為營運主體的創新創業類型;那是臺灣中小企業家數的大爆炸時代,也是極其龐大中低階勞動力的大就業機會時代;第二波創新創業熱潮是1980年代「以電子資訊為唯一主流的高科技產業高科技技術團隊為主」,以資技合作或技資合作型態,建構公開發行公司企業組織機構為其大宗。這波創新創業熱潮,帶來了龐沛中高級青年人才的就業大機會熱潮,高等教育及高科技技職青年出路,尤其推到了極致夯熱高頂。
扼殺青年創新創業火種火苗的機構障礙
至於主客觀都滿心期待的臺灣第三波創新創業大熱潮,則在二波過後25年多,卻仍遲遲不再發生重現。
肇致臺灣第三波創新創業大熱潮遲不發生的本土主觀「機構障礙」(institutional barriers),是已然嚴重鈍化怠惰的政府行政部門,在其僵固滯礙的老舊法制及過時行政規則措施辦法的囿限下,益發讓工商產業創新創業熱度,無法再起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