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內基國際事務倫理委員會高級研究員亞歷山大・戈爾拉赫(Alexander Görlach),昨(10)日應長風基金會邀請,針對「新民粹運動後的媒體定位」議題演講,他表示,冷戰結束近30年,世界各國曾一度沉浸在民主與市場經濟終將戰勝一切的「歷史終結」論述,然而,任何的歷史進步都會面臨反挫,從英國脫歐到美國川普當選,某種程度上都是民族國家,面對自由主義全球化引發貧富差距擴大,所產生不滿的投射,面對國家內在與外在的民粹威脅,台灣最有效地抵禦方式,就是透過深化民主,保障社會的多元言論。
自由主義精神 任何極端主張都可以討論
戈爾拉赫是德國學者,過去曾經創設辯論雜誌《The European》,並且曾在德國電視台等媒體工作,作為一位語言學與比較宗教學的學者,他表示,儘管目前波蘭與匈牙利等國,已經開始出現非自由主義民主(Non-liberal Democracy)的討論,但他認為民主體制的發展,其結果一定是自由開放社會,「自由主義的精神,不代表沒有價值或信仰,而是強調在社會尋求共識過程,任何主張即便是極端主張,都可以透過公眾領域的討論。」
「媒體自由是建構在立場與言論的選擇」
戈爾拉赫比較德國與美國言論自由,德國的言論自由有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就是任何人不能主張納粹大屠殺不存在,這代表了德國在二戰後對歷史罪行的反省,相對之下,美國允許各種極端言論在言論市場百花齊放,他表示,媒體自由是建構在立場與言論的自由選擇,若要他在美國模式與德國模式之間選擇,他永遠選擇美國模式,因為言論自由的紅線是很難界定的,稍有不慎就會傷害到民主自由的本質,而美國文化的強大,也是因為它對言論多元性的保障。
談到這一波歐美民主國家的民粹運動,戈爾拉赫認為,這一波新民粹運動基本上是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後,全球化歷經近30年後的一項反挫(backlash),相較於俄羅斯、土耳其、中國等非民主國家,當權者對於反對者,可以輕易地透過於輿論與學術研究的限制,達到言論箝制的效果,歐美國家民粹運動的崛起,某種程度上利用了臉書與推特等社群媒體的「自媒體」效應,讓極端言論在網路上快速傳遞。
戈爾拉赫表示,美國自由派與保守派之間的文化戰爭,已經持續多年,3年前美國民主與共和黨初選,都出現了民粹主張的候選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桑德斯,當初如果擊敗希拉蕊,2年前的美國總統選舉,可能會演變成民粹主義的對決,但民主黨初選制度裡面「超級黨代表」的設計,保障了體制內候選人的出線,相對之下,共和黨沒有「超級黨代表」的設計,才會讓川普過關斬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