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永光從以下三點來分析惠台政策的政治意含:「第一個就是,它已經略過了台灣政府。過去在馬政府時代,兩岸多多少少還會通過官方或者準官方的協商談判,從某個角度來看,這是對政府的主權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有認可的。現在根本就是略過政府,完全不承認政府的主權,要做什麼事情和政策就直接針對台灣人民來,當然也符合他政策中直接爭取台灣的民心。第二,他基本上這些措施有一個重點就是給台灣民眾準國民待遇。其實過去很多年,我們看到也有一些台商在外面遭遇困難的時候,也跟大陸的一些人提過,既然兩岸一家親,為什麼在對待台商有差別待遇。所以最近一些年的措施,包括台胞證已經變成卡式的,慢慢都是把你當作國民待遇來看,同樣的跳過政府,用自己的法律來爭取台灣的民心。第三個就是,這個惠台政策是針對台灣目前 面臨的困境,包括企業界和學術界。他針對台灣的弱點出台了一些所謂的惠台措施,要把台灣的這些人才挖過去。我覺得這種情況下,我們擔心的是兩岸的失衡。過去是兩岸軍事上的失衡,但是現在我們透過這些措施來看,我們擔心的是兩岸慢慢的在經濟文化科技上面的失衡。我覺得這對台灣來講是一個警訊。台灣要在政策上彌補這點,把我們的人才慢慢留下來。」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解放軍機艦頻繁繞台,兩會登場前夕突然拋出惠台31條,有人形容這31條是「裹著糖衣的砲彈」,顏建發同意這樣的說法,他表示:「這樣的解讀是正確的。就是他避開了政府,把台灣的人才資源吸往中國。我們也要另外來看他這是應了整個全球化的發展,他必須要有進一步的開放和提升他的產業層級。從2012年開始中國經濟下滑,他面臨了很大的內部轉型的壓力,所以我覺得他這樣的措施不只是針對台灣,是全球化的。從2012開始,中國的一帶一路導致資源外流,日本因為釣魚島事件後也往東南亞移動,韓國由於被制裁以後也開始往東南亞移動。其實中國現在面臨的是資金外逃的問題,所以他有必要利用開放的政策把資金和人才吸回去。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倒是不大擔心。倒是從台灣角度來看,台灣的留住人才的計劃如何發展才是 要。以過去的經驗來看,除非中國的意識形態以統一為最終目標,會滿足他的要求。但是對很多人去那邊工作也好,投資也好,也都是理性的考慮。所以我覺得這裡面還有很多的變數。」
而從過去的「買台」,「窮台」,到現在的「笨台」,北京的對台政策是否抓錯藥方? 葛永光說:「其實我們把時間的因素拉長來看,不能說他的那些政策完全的沒有效果。過去我們是反共的政策,那時候稱共產黨是『共匪』。到後來兩岸開放以後,我們的一些農民的老伯伯回去探親,慢慢的對大陸有了一些認識,改變了一些看法。後來兩岸交流越來越密切之後,再加上政策有意的讓利之後,有一些人士獲利之後對大陸的看法有了一些轉變。最明顯的就是台灣的內部都有人公開的為共產黨講話,這在以前幾乎都是不可能的。但是整體來講看有沒有效的話,我是覺得要評定他政策的核心。如果政策的核心就是統一,一切優惠都是為了統一的話,不是為了當作同胞而真心的關懷的話,這兩者之間是有差別的。這種條件式的讓利會對一些人有影響,但是多的人會覺得這樣條件式的讓利是有目的的,而目的是統戰,從而保持一種戒心。兩岸是互動的,看今後中共的政策會有什麼樣的調整,去爭取台灣真正的民心。台灣政府來看,能不能也有一些調整,真正的爭取台灣民心的支持。從某個角度來看,兩岸的問題是在競爭台灣的民心,誰做的好,對台灣民心的爭取就會佔據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