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是冷戰後對世界影響最重大的地緣政治事件之一。中國在入世後的20年裡,對外貿易額增長了8倍多,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並且在不到十年內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專家指出,如果中國當年沒有入世,世界格局會大不同,至少中國不會像現在這樣強大。但也有貿易專家表示,讓中國入世是必然選項,只是中國的發展軌跡偏離了初衷。
「當時一些人認為,讓中國加入WTO對於向中國出口農產品和工業,以及中國不斷增長的中產階級將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另一些人則認為,這將導致大量就業機會加速流失。」這是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今年10月4日在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表拜登政府的對華貿易政策講話時談到的。這反映了當時美國國內在是否允許中國加入WTO的問題上兩種主流聲音。
戴琪說,當時世界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正是如何將中國這個由國家主導的經濟體融入到一個倡導開放和以市場為主導的國際貿易機構當中。
美國讓中國入世錯了嗎?批評者:帶來嚴重的工作流失
中國入世後,其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從2001年的4%增加到2020年的17.4%。佔全球貿易的比例也從2001年的4%增長到目前的13%,成為「世界工廠」,也是許多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
20年後的今天,當中國早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且成為美國在21世紀面臨的最大戰略競爭對手時,美國當年允許中國加入WTO到底是對是錯的辯論似乎仍然沒有定論。
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經濟學家史考特(Robert Scott)表示,讓中國加入WTO絕對是個錯誤的決定。他對美國之音說:「我認為,很明顯中國並沒有遵守其(入世)承諾,我們應該提出嚴厲得多的條件才能讓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史考特長期從事貿易對就業影響的研究。他早在2000年就預測中國加入WTO會給美國帶來嚴重的工作流失。他說:「中國入世導致美國貿易赤字猛增,到2018年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導致美國流失370萬個工作。」
事後證明,至少從就業的角度來看,對允許中國入世持批評立場的人士是說對了。麻省理工學院經濟系知名經濟學家奧特(David Autor) 與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的漢森(Gordon Hanson)以及瑞士蘇黎世大學經濟系的多恩(David Dorn)在2016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提出「中國衝擊」(China Shock)的概念。他們的研究發現,來自中國的競爭重創了美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就業,在1999年至2011年間,使美國流失了240萬個就業機會。他們進行的一項後續研究顯示,在2000年至2019年間,「中國衝擊」造成美國製造業的就業人口比例下降1.54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