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於現有第三黨(台聯、親、新、綠黨)無法輸誠合作,台灣社會期待一個「團結的第三勢力」已久,尤其是具有公民社會特質、崛起於公民運動的「第三勢力」。「公民組合」讓大家看到了希望。
可惜由於「公民組合」成員對組織方式(參與及決策模式)發生分歧,一個黨竟變成了兩個黨(「時代力量」與「公民組合」)。儘管雙方約定「分進合擊」,但力量畢竟已經分散,原本理念相近的人必須痛苦的選邊站。他們還將面臨一個殘酷考驗:分崩離析的「第三勢力」沒有前途!
很多人以為組黨是個人意願及志趣的結合,以個人為單位。其實民主博弈的參與者沒有個人,都是集體性組織。越大的組織越有力量。「柯文哲現象」看起來是一個人,其實是組織相當嚴密的許多人,是網路時代集體力量的顯現。這種現象並不常見,「時代力量黨」想複製柯文哲模式絕非易事。
因為太陽花學運是一個啓蒙運動,柯文哲是運動風潮中大眾揀選的人物;必須是此時此地此人,才會出現「柯文哲現象」。第三勢力組黨若不沿襲菁英加群眾模式,只想靠網路動員及決策,以個人為單位,必定誤入歧途。
什麼時代就會出現什麼黨及讓什麼人物脫穎而出。有台灣70年代風起雲湧的民主運動及美麗島事件(軍法大審效應),才有民進黨的組成,許信良、施明德、陳水扁先後「附麗」於該黨脫頴而出。這是時代先於個人的例證。阿根廷庇隆黨也是先有時代,才有庇隆,最後出現庇隆黨。拿破崙的脫穎而出同樣是大革命時代的產物。
黑格爾宣稱有一個潛藏的「世界精神」,拿破崙是被該一精神揀選出來創造歷史的人物,是「世界歷史的英雄」。這是因為黑格爾尚不瞭解「時代精神」,只好訴諸神祕的「世界精神」,並把「民心的向背」誤解成「理性(即上帝)的狡獪」。
黨外民主運動走向組反對黨,是時勢所趨,美麗島事件及江南事件為其關鍵轉折點。現在網路時代、資訊時代、數位時代走向組第三勢力黨,時勢也已成熟,大陽花學運及柯文哲勝選為其關鍵轉折點。前者是追求「本土正義」,後者是追求「世代正義」。
而無論本土正義或世代正義,「自己郷土自己救」及「自己世代自己救」都是其主調。難道公民團體以為靠運動形式(如四一〇還權於民小組)而不是政黨形式,拜會各黨,就可以改善公民民權嗎?世代正義操之於人是不會成功的!本土正義也一樣!必須組黨而且必須團結的意義在此。
而網路、數位世代是「後嬰兒潮」世代,都在四、五十歲以下。他們是和嬰兒潮世代完全不同的世代。這個時代,軍公教等年金制度都要破產,世代結構將由金字塔型變倒金字塔型,後嬰兒潮世代處在「年金貪婪」(退休人員吃光納稅錢)及「企業貪婪」(政商勾結吃光政府預算)的雙重夾擊下,未來面臨可能一無所有,還要背上不負責任前代的龐大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