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四工程有罕見嚴重缺失」 跨科系學者揭重啟「8大不可行」

2021-12-14 19:37

? 人氣

清華大學、政治大學、中山大學等跨科系學者14日聯合召開記者會,指出核四重啟提案有諸多錯誤。(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清華大學、政治大學、中山大學等跨科系學者14日聯合召開記者會,指出核四重啟提案有諸多錯誤。(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4大公投表決倒數,清華、政治、中山大學等跨科系學者今(14)日召開聯合記者會,指出關於核四重啟一案諸多錯誤,包含工程技術、忽視核安、核廢難解、解決空污、承擔核災、經濟效益、5年發電、違反正義等「8大不可行」,呼籲大眾在18日當天對重啟核四公投案投下不同意票。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呂忠津指出,尚未完工、通過測試的核四廠,在工程技術上有罕見嚴重缺失,包含電廠機電設備從統包改採分包,導致分包835項、施工廠家超過500家;由於設計、採購及施工同時進行,核四廠興建過程違規自行變更設計,光與安全管制有關的設計,便高達700項以上,甚至「核島區」設計都曾變更。

呂忠津表示,軟硬體系統工程需長時間驗證,安全數位儀控系統程式設計亦需涵蓋所有情境分析,但台電介入、變更設計,導致反應爐控制神經中樞運作可靠性有重大疑慮,成為核四廠無法通過原能會整合測試審查的原因。他進一步說,核四已積重難返,已安裝部分設備無法矯正修復,即使可修復,也已超過測試時機,難確認安全。

學者:核四最快要2036年才可發電

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莊秉潔則表示,提案方特意強調「核四啟封是安全核廢與殺人空污的對決」根本是誤導國人。事實上,依照目前政策規劃以新燃氣電廠作為過度能源,台灣所有老舊燃煤機組便能在2035年之前轉為備用,但是核四續建,最少需要到2036年才可能開始發電。

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林佳和也指出,由於核四建廠執照在2020年12月31日過期,需先完成耗時2年的初期安全分析報告,才能就安全標準進行先前台電地質會議審查之結論,進行最少5年的地質調查;再進行耗時約3年的二階環評,以及後期施工、耐震補強、試運轉測試,保守估計,重啟核四最少需15年。

學者:核電無法協助工廠減少空污

此外,莊秉潔也表示,核能對目前減煤時程並無幫助,因新燃氣電廠排放二氧化硫量,僅為傳統燃煤電廠的151分之1,氮氧化物排放量則是10分之1、PM2.5僅72分之1,且無重金屬排放。莊秉潔強調,減緩空污要多管齊下,除電力業,也需處理交通源及工業源;在工業源方面,主要靠鍋爐改燃氣減少燃煤,核電無法協助工廠生產減少空污。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戴興盛指出,若核四最後成功重啟,台灣也找不到適合且地方縣市政府願接受的核廢場址,將墊高核電成本。他說明,核能發電後端處理經費逾3200億,民間估算總費用則達7160億,即使核四順利在2036年後重啟,根據2050淨零碳排總能源需求,核四僅能提供5%電力。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邱花妹則表示,倘若核四廠在2036年運轉,將製造更多核廢料,核一廠已除役,核二、核三也將先後除役,台灣核工業與所有電力使用者,有責任一起面對核電廠除役與核廢料處置難題,而非一再把問題丟到未來。邱妹花認為,在核廢料未找到解方前,繼續使用核電是突顯「違背正義不可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