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公投之後,比缺電、高電價更該憂心之處

2021-12-21 07:30

? 人氣

未來全台要增加2.1個中火的發電量,雖然是天然氣機組但污染與排放仍嚴重。(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未來全台要增加2.1個中火的發電量,雖然是天然氣機組但污染與排放仍嚴重。(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上周六4項公投結果都是不同意多於同意,對護衛「不同意」立場的蔡政府而言是無庸置疑的大獲全勝。4項公投中有2項與能源相關,既然都順了政府之意,政府應該「不好意思」再發生缺電、甚至只是偷雞摸狗的「降載供電」事宜了吧。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只是衡諸現實,要完全無缺電風險,是有一定難度,電價上漲也再難避免了,但如果不管空污、無視排放,就是讓火電拚命「燒好燒滿」,還是可以作到不缺電;但要讓供電充裕又不讓空污染惡化、排放增加,那就簡直需要變魔術般的能力。

公投中的「重啟核四」、「珍愛藻礁」都與能源政策相關,某個角度而言彼此又有關聯。珍愛藻礁是反對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計劃,要求「外推5公里」,反對方的政府則認為其要求不可行,同意會嚴重延誤三接計劃,導致北部大潭電廠增設的發電機組「無氣可用」,造成北部137億度的電力缺口,因此政府立場是「不同意」;至於核四重啟當然違背綠營全面廢核立場,而結果不同意多於同意票,核四重啟不過關。

依照核四270萬瓩、年發電量 210億度的裝置容量,如果最後能商轉營運,當然可讓北部供電無虞,但依照蔡政府的規劃與說法,全面廢核「台灣不會缺電」,因此核四重啟未通過,當然不影響「不缺電」的承諾;而蔡政府不缺電的法寶,就是不斷增加火力發電機組,這就是三接被視為不可缺少與延誤的原因。

因為,表面上政府說能源政策廢核後以綠電占2成取代核電,但實際上差不多全部是用火電替代。依照經濟與台電的規劃,今年台電正式提出核三除役計劃,換句話說,幾年後又要少了核三190萬瓩、年發電量150億度的裝置容量,因此台電同步規劃「4件大型機組建設計畫」,6年內預計新增裝置容量1226萬瓩。

這4件計劃中包括包含大潭電廠增建計畫3部共316.8萬瓩,以大潭電廠原本438萬瓩的裝置容量計,增加了7成;還有在台中火電廠新建燃氣機組計畫2部共260萬瓩,以中火原來578萬瓩計相當於增加45%的裝置容量。其它則是高雄興達電廠與基隆協和電廠的計劃。

雖然政府不斷強調增加的發電機組是「乾淨」的天然氣發電機組,但這確實是謊言無誤,火電就是火電,天然氣也是石化燃料,燒了就是有排放、有污染,這是不可能避免,頂多就是其排放與污染低於煤電罷了。

依照政府規劃,未來6年內預計新增裝置容量1226萬瓩,以大潭電廠438萬瓩裝置容量計,約當增加2.8座的大潭電廠;如果以中火578萬瓩裝置容量計,約當增加2.1座中火。

外界或許可以相信政府規劃的供電計劃,讓未來缺電的風險大幅降低;但卻不能不問:那空污呢?減碳呢?這些還要不要顧一下?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