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年景什談-處處金吾不禁,家家火樹銀花:《陳定山文存》選摘(3)

2021-12-26 05:10

? 人氣

過新年,實在是個令人回憶無窮的事。(圖/photoAC)

過新年,實在是個令人回憶無窮的事。(圖/photoAC)

臘八粥

《慶頂珠》裡的蕭恩說:「早年講打,猶為小孩子過新年,穿新鞋,戴新帽的一般,如今哪,老了,不中用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過新年,實在是個令人回憶無窮的事。尤其我們小孩時候過的新年,像大年初一,剛醒過來的美夢,去枕邊掏著押歲錢的一般,那一股子溫暖,融融地叫人捨不得睜開眼來,怕一會兒逝去。

以前我在電視裡講過「臘日送灶」,可是時間匆忙,遺漏的很多。現在又到送灶的日子了,對景掛畫,我再寫點「年景兒」,也許在臺灣長大的青年們,聽了有點摸不著邊。不過,這種太平景象,只要我們一旦再回大陸,一定就會恢復享受的。

過年從陰曆十二月初八「臘八」忙起,也就是年景兒的開頭。這一天,只是一個小節目,「吃臘八粥」,不過一頓臘八粥,就有許多等級的不同了。因梅龍鎮裡李鳳姐說:「我家有三種酒飯」,臘八粥至少也分三等:(1)素的(2)葷的(3)大葷的。最上等則是素的,它用蓮子、桂圓、奎棗、藕節、芡仁、荸薺、桂花米、紅糯米煮成的一鍋糖粥,這鍋粥,又稠又甜,簡直是小孩的恩物,一直要吃到大年三十「分歲」,一次一次的重加重煮,像個聚寶盆一樣,象徵著一家的財富,永遠用它不完。

灶王爺

東廚司命,俗稱灶王,自唐已然,亦稱灶君,而吳俗則稱之為灶家老爺。《論語》「與其媚於奧(家堂),毋寧媚於灶」。春秋之前,已有灶神,蓋為五祀之一,夏所祭也,則灶司俗稱姓張,《論語》朱注,「古周禮,祝融為竈神,」祝融即鬻熊,黃帝之臣,《淮南子》云:「黃帝作灶,死為灶神」,《五經異義》:「灶神姓蘇名吉利,夫人姓王名搏頭。」《酉陽雜爼》:「灶神姓槐,狀如美女」,又「姓張名單字子郭,名人,有六忌卿女(古灶有六眼)皆名察治。」,語皆荒誕。

灶馬:蟑螂名灶馬,俗名灶壁雞,灶有馬,足食之兆,臺灣人尤重之不可打殺。

過年,木版印灶神像亦名灶禡,《東京夢華錄》:「十二月廿四日都人至夜燒香帖灶禡於竈壁,以酒糟塗之,名醉司命。」,則廿四並不送灶與今俗異。

羅隱〈送灶詩〉:「一柱清香一縷烟,灶君皇帝上青天」,則五代時已送灶,懼內者稱妻為灶君,「寧可驚天動地,不可驚動灶君」。

灶神。(取自維基百科)
灶神。(取自維基百科)

送灶

吃過臘八粥,有得忙啦,醃冬菜,做醃臘、薰臘、打南貨都在這個時間裡忙,忙到大年二十三晚上,便是送灶。據說灶王爺官拜玉皇大帝駕前東廚司命。這位老爺,來頭遠呢。戰國時代的屈原〈九歌〉,便提到他了。一戶人家,長年三百六十天在他老人家面前敲鍋丟盞,打雞罵狗,說東家,說西家,灶司爺都有一本帳,年年二十四,他老人家就要上天奏明玉皇大帝,核定該戶明年的吉凶賞罰,所以廿三送灶是個隆重的節日:(1)要用一隻竹子燈(名為傳福),外面糊上紅綠金花子,再用紙捲成轎桿,便成了一具非常漂亮的灶王轎,送灶時,把灶王爺的紙馬放在轎內,還要給他嘴邊,黏上一塊粽子糖,叫他上天庭,見了玉皇大帝,甜甜蜜蜜的說上一堆好話,這家子便一年有福了。這件大事,均由小孩子來擔承。供灶只有三樣糖菓,卻有一盆千張(豆腐皮)捲成金條模樣,每捲塞進一根豆芽(名為銀線),灶王上天,並不帶去,留在灶山上,讓他發霉,廿八灶王回家,這盆千張,卻發了大霉,奇鮮無比。這是江浙最愛吃的恩物,學名叫「霉千張」,據近代科學家考據,它是非常合於邏輯的多種維他命食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