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渡觀點:失聲的社運,無言的良知

2021-12-24 06:50

? 人氣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18日針對公投結果發表談話。(顏麟宇攝)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18日針對公投結果發表談話。(顏麟宇攝)

公投結束,細心觀察,我發現幾件值得反省的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第一:那些號稱的「正義良知」社會運動團體,怎麼都不見了?

那些號稱「社會良心」、「公民權利」、「公平正義」、「環境正義」、「農民權益」的社會運動團體,這一次全部失聲。唯一公開站出來,並環島行腳的,是秋鬥。許多文化界的人:如黃德北、關曉榮、鍾喬、侯孝賢、朱天心、范振國等,都站上第一線。但他們只是以自己的行動,苦行般的默默支持,希望做一個在基層點燃火種的人,沿路召喚民眾。

然而,以往那些喊得超大聲的,在公投當前的時刻都沈默了。

當然,像主婦聯盟,早在去年九月就發出聲明說:「當歐盟、中國、泰國、俄國等全球一百多個國家拒絕萊克多巴胺,我們用萊豬進口的到底能換到美國給的什麼?」 然而公投前夕,它和大多數社運團體一樣,選擇沈默。

我不感到訝異,因為太多社運團體的人都去做官了,而許多環保團體也開始做起了綠能生意,包起社區營造的工程。至於聲量最大的文化團體,在文創基金、政府補助案、各地文化標案的需求下,早已成為利益共生的一環。

然而,社會運動變成政黨的側翼,沈默與出聲都看政黨的臉色,難道不會覺得可恥嗎?那些掛在嘴巴上的良知,如今在那裡?午夜夢迴,捫心自問,難道不會覺得愧對年輕時代的理想?

第二個反省:為什麼在野的國民黨無法連結社運團體?

國民黨與社運團體缺乏連結,或許緣於過去戒嚴時代,反對威權統治,社運團體是與民進黨結盟的,因此意識形態上,仍保有過去的習慣。但民進黨執政已經這麼多年,新威權統治都顯現出非常明顯的跡象,為什麼國民黨無法召喚出反抗意識?

當社會的憤怒、民心的無力、民間的無奈缺乏出口之際,為什麼國民黨未能成為民苦民怨的代言人?為什麼國民黨的思考,總是「內捲化」,老是在內部派系之間,互相檢查檢討,卻不願意團結一起,共同對抗強大的執政者?

坦白說,侯友宜在想什麼,誰在乎?如果國民黨能敏感的體察社會脈動,召喚起民心的憤怒,反抗的風雲,侯友宜自己就會跟上來,他不敢觀望。但如果國民黨仍在內部間消耗,侯友宜站出來有什麼用?

國民黨要先改變思維,敏銳的體察社會脈動,從民意出發,說出人民的心聲,說出憤怒,說出被新獨裁壓制的無奈,如此才能召喚出民間的力量。

第三個反省,公投結束後,以為選完問題就結束了。但我看法正好相反,從社會運動的角度,所有問題依然存在。公投只是反映了社會內部的矛盾。這些矛盾,正是社會運動的火種。

公投可以解決問題嗎?在瑞士這種小國,公投政策都是非常實質的,例如加送窮人稅、建不建一項工程,以免破壞古蹟等,公投可以決定政策走向。但臺灣的執政者是把公投變成意識形態的劫爭,全面擴大衝突。

既然如此,對反抗者來說,公投即是作為抗爭的武器,製造衝突的一環。所以,公投可以是決戰,也可以是引戰,或一種宣傳戰。端看你對某一個議題的操作。如果把它當成引戰,那現在這樣的結果,恰恰是送給反抗者的好議題。

設想,把影響百姓生活的瘦肉精問題,繼續打下去,把萊豬打到2024,打到百姓知道自己的食物安全與後代子孫的健康,都被出賣,打到下一次選舉為止,那會是什麼結果呢?

*作者為自由作家,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