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終,國際新聞工作者都會盤點這一年裡走下人生舞台的重要人物,從政治領袖到藝文大師,簡單記錄他們豐富的生命軌跡。而北半球歲末天寒,12月常有耆宿搭上離去的末班車。23日,這一年落幕之前8天,美國散文家、小說家、劇作家與記者瓊・蒂蒂安死於巴金森氏症的併發症,享壽87歲。
瓊・蒂蒂安(Joan Didion)不算多產,作品總共20部左右,翻譯成中文的也只有回憶錄《奇想之年》(The Year of Magical Thinking),但應該有讀者看過艾爾帕西諾(Al Pacino)第一部挑大梁的作品《毒海鴛鴦》(The Panic in Needle Park),或者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主演主唱的《星夢淚痕》(A Star Is Born),或者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與勞勃杜瓦(Robert Duvall)合作的《打不開的鎖》(True Confessions),或者勞勃瑞福(Robert Redford)與蜜雪兒菲佛(Michelle Pfeiffer)的《因為你愛過我》(Up Close & Personal)。這幾部電影的劇本都出自蒂蒂安與先生鄧恩(John Gregory Dunne)的手筆。
如果這幾部電影都沒看過,讀者可以上Netflix找找一部記紀錄片《瓊・蒂蒂安:核心潰散》(Joan Didion: The Center Will Not Hold),由她的侄兒葛瑞芬・鄧恩(Griffin Dunne)執導,記錄這位美國文壇奇女子多彩多姿的一生。片中,晚年的蒂蒂安骨瘦如柴,一雙大眼常流露一種欲哭無淚的神情,但話語仍然一如她的文風:簡淨、清澈、身處混亂失序但能冷靜抽離、以犀利的理性捕捉深刻的感性、看似客觀與旁觀的描述分外刻骨銘心——尤其當她談到晚年的兩度生離死別,先是與丈夫,後來和女兒。
「遇到響尾蛇就殺掉,繼續做你的事」的西部女子
蒂蒂安纖細嬌小,自陳成年後體重從未超過70磅(32公斤),但與其形容她是「弱女子」,不如說她是「西部女子」。她出生於加州首府沙加緬度(Sacramento),儘管晚年常住紐約,但加州始終是她個人與作品的原鄉。她的祖先是中西部人,19世紀中期加入著名的「敦納車隊」(Donner Party)向西遷徙,車隊決定走一條罕為人知的捷徑,在山區遇上大風雪死亡殆盡,甚至發生同類相食的慘劇,但蒂蒂安的先人早早就與車隊分道揚鑣,走陽關大道平安抵達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