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壓力之下,宿敵「抱團取暖」,習近平與普京真的能聯手打天下嗎?

2021-12-28 12:00

? 人氣

「中國和俄羅斯形成更緊密的伙伴關係,很大程度上是美國的外交政策所導致」,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 Sydney)政治和國際關係高級講師亞力山大·科羅廖夫(Alexander Korolev)對BBC中文說。「莫斯科和北京已經認識到,共享資源可以提供最有效的方式來應對技術領先的美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俄兩國明確挑戰由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同時與兩個國家為敵是美國在戰略上做出的愚蠢行為」,科羅廖夫說。

此前在特朗普政府時期,一些美國政要建議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對付中國和俄羅斯。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便對蘇聯和中國採取類似策略。但經歷時代變化,中俄已經不同於當年陷入越南戰爭的中國和蘇聯,兩國之間也有了在經濟、科技等方面更契合的利益需求。

中俄海上聯合軍演
Sun Zifa/China News Service via Getty Images 10月15日,中俄海上聯合軍演在俄羅斯彼得海灣舉行,中國導彈驅逐艦南昌艦主炮攻擊目標。

分析認為,中俄之間形成戰略聯盟可能使拜登對抗中國的計劃更加困難。

「美國越是致力於遏制中國,它對抗俄羅斯的能力就越弱」,科羅廖夫說。與此同時,美國似乎正在放棄該國在全球的存在和承諾,轉向更緊密但圈子更小的聯盟,與英、澳之間簽署的AUKUS就體現了這一趨勢,「該協議加深了美國對其核心盟友的承諾,但對廣大東南亞國家的承諾減少了」。

「地緣政治現實,加上AUKUS的簽署,意味著在軍事上美國將只能對中國在亞太地區的舉動做出反擊,而不是積極主動地(在更大範圍內)圍堵北京。」 科羅廖夫說。

司馬安洲則認為,如果中俄合作變得更加緊密,美國將很難維持對中國的巨大優勢。但這並不會改變拜登政府聯合盟友對抗中國的意圖,反而會強化這樣一種概念,即「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正在與專制國家進行系統性的競爭和對抗」。

敏感問題上的「政策中立」與「實質性支持」

中國和俄羅斯在美國的陰影下「抱團取暖」,然而在幾個關鍵問題上,雙方依然保持著距離——這是雙方沒有建立軍事同盟的部分原因,也可能成為今後進一步合作的隱患。

在歐洲,俄國與烏克蘭的衝突如箭在弦上。在印太,台灣和南中國海始終是圍繞中國的兩大戰略熱點。這些事務涉及中俄各自的主權安全和核心利益,不僅高度敏感,也試探著兩國對彼此的信任。

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副教授張昕對BBC中文說,中俄兩國對這些問題始終保持著「政策中立」,即在原則上不選邊站隊,認為有關事務的談判應該由直接相關方自己選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