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與歐元區 分合兩難的弔詭

2015-02-05 18:40

? 人氣

希臘大選變天,讓歐元區陷入動盪;想想過去,看看未來,或許歐元區的大哥們應該盡力防止希臘離開歐元區才對。(美聯社)

希臘大選變天,讓歐元區陷入動盪;想想過去,看看未來,或許歐元區的大哥們應該盡力防止希臘離開歐元區才對。(美聯社)

自今年1月底「激進左翼聯盟」(Syriza)上台後,希臘二字再度佔據國際新聞版面,時空彷彿又回到2010年希臘國債危機爆發時。究竟希臘發生什麼事?又為什麼當年的西方文明發源地,如今驚動歐洲甚至全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試想,19個家庭結成一互助會,約定不論發生什麼事都要合作無間。結果其中的老黃因為家裡財務狀況較差,當景氣開始衰退時,無力償還經濟繁榮時所借貸的款項 。

說好要團結一致,於是另外18家傾囊相助,告訴老黃:「錢不是問題,我們借給你!條件是你要開源節流,這樣未來才有足夠的資金還我們。」

老黃因此勤儉持家,但大環境不景氣下,一家五口都失業,日子難過,從前飯後可以來份甜點,如今為了還債,晚餐能吃飽就不錯了!

老黃的兒女開始覺得這老爸真是沒用!只為了留在互助會,現在一家子連飯都沒得吃了!因而派出個性較衝的黃媽去和另外18家斡旋,提出減免債務的要求,否則,黃家只有離開互助會的命運。

然而互助會大總管老張立場堅硬聲明:「不行!立下的約定怎麼可以隨便違背?」要求黃媽繼續咬緊牙根省吃儉用;但黃媽也不願退讓:「我們都快活不下去了!何況19家不是說好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嗎?」

上述故事,就是現在希臘和歐元區面臨的難題,互助會、黃家、黃媽和大總管老張,分別代表了歐元成員國、希臘人民、希臘執政黨,以及歐洲中央銀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

當然,現實世界的問題更複雜。

首先,歐元區不僅希臘,連同葡萄牙、義大利和西班牙被媒體戲稱的「歐豬四國」(Portugal、Italy、Greece、Spain,PIGS)─當然也可以再加上愛爾蘭,都有國債問題。如果今天希臘的債務可以減免過關,那明天其他成員國是不是也可以尋相同的途徑?如此歐元豈不是要垮台?

再來,當一國景氣低迷時,政府或者降低利率刺激經濟活動,或者乾脆印大把鈔票(經濟學家給了一個很專業的術語,叫做「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QE)。當貨幣供給增加時自然會貶值(即所謂「物以稀為貴」),卻也能夠間接幫助一國出口貨品,賺取外匯,逐漸走出蕭條。

但今天的希臘因為是歐元成員國,貨幣政策大權掌握在更高層的ECB手中,無法自行調降利率、貶值貨幣。此外,ECB由歐盟最大經濟體德國主導,而德國在經歷二戰前4兆馬克兌1美元的的「惡性通膨」(hyperinflation)後,貨幣政策較為保守,當日本早在本世紀初就開始狂印鈔票,英美兩國也於2009年採取相同手段後陸續走出金融海嘯陰霾,ECB直到今年1月才「QE」。

最後,雖然黃家(希臘)和另外18家(歐元成員國)因為債務問題僵持不下,卻沒有人希望黃家就此單飛(離開歐元區),因為二戰慘痛的教訓讓歐洲各國領悟到競爭只會走向毀滅,相互合作才是和平的基礎,歐盟也於是在上世紀後半應運而生。

因此,2012年歐元區國債危機正值巔峰時,ECB總裁德拉吉(Mario Draghi)說出了著名的「不惜一切代價」(whatever it takes)也要挽救歐元。而當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給歐盟,不是象牙塔裡的知識份子不問世事,而是今天的歐洲像極了二戰前夕,各國因為經濟蕭條,極左、極右勢力抬頭。納粹政府當初能夠竄出,不就是一戰後簽訂的《凡爾賽條約》賠款條件過於苛刻,德國經濟瀕臨崩潰所致?

雖然希臘新任極左派財政部長瓦洛法基斯(Yanis Varoufakis)已在本月2日放軟姿態, 提出以發行新型債券(growth-linked bond)交換債務減免,不會要求一筆勾銷。但3日和德拉吉會晤後,ECB隨即發表聲明,表示將進一步限制希臘在歐元區的貸款能力並加強監管。

如果人類應該從歷史中學習,或許歐洲各國都要努力不讓希臘脫離歐元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