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注意到,有些財經媒體及某些學者,動輒用“暴跌(漲)”來形容金融市場的波動。而往往注意一看,價格不過波動1-2%而已,有的甚至連1%都不到。顯然他們以“暴”字來吸引眼球。什麼叫“暴跌(漲)”?在金融市場內,一天內至少正負10%以上才能算。一段時間至少正負20%,才能算市場轉向。
這個現像在對人民幣匯率問題上特別明顯。如人民幣微跌個300基點也被稱為“暴跌”,真是唯恐天下不亂!而近日,“人民幣大跌”竟成網絡熱詞,可和娛樂熱詞相"媲美",什麼"7天6次跌停"、"褲子都跌沒了"……而事實上,人民幣只不過對美元累計小跌2%左右,反對歐元、瑞士法郎、澳元、日元等主要貨幣大幅上漲!歐元、加元、澳元等累計貶值超過20%,日元貶值近15%,而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根本沒跌!
眾所周知,金融產品單邊上升或下跌都是不好的狀態。而從前年底到現在,人民幣兌美元一直在6.04到6.26間上下起伏,進入了常態(看來,今明兩年將在6.0到6.3之間進行寬幅波動),進可攻,退可守,如可以阻擊炒家,是好事!而且幅度都不超過3.6%,無論怎樣算都不曾大跌,更別說暴跌了!
特別提一下有一條新聞以“人民幣連跌四日,每日跌停……”為題,很有意思,給人的感覺好像是:人民幣非但連續下跌,而且是對所有外幣全線下跌。
首先,之前在《人民幣會暴跌嗎?》提到:“每一天銀行之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的交易價,可以在外匯交易中心對外公佈的當日,允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在2%的幅度內上下浮動。”也就是,人民幣即使所謂每天下跌,也只是最多在那個每日中間價的基礎上向下浮動2%而已。
其次,恰恰相反,這一年多來,人民幣匯率隨著日元、加元、澳洲等匯率大跌而大升,近來對歐元倒可稱為“暴漲”,中間價一度跌破“7”。和去年初相比,兌換1萬歐元減少了將近1.3萬元人民幣。同時,加元兌換人民幣大跌破“5”,和去年初相比,兌換1萬加元減少了超過1萬元人民幣。
而就在近日,北美的一家中文大報的頭條消息是:“人民幣兌加元飆升,大陸移民回國過年意願大減”,其中提到,這幾年人民幣兌加元飆升,近日更破5,對加中往來人士影響甚大。加拿大的李先生表示,前些年,回國過年一次支出3千加元即可;兩三年前,需要花5千加元;去年回鄉探親花了7千加元;今年如果回去的話,可能1萬加元都打不住。以後可能只能隔年回國一次了。
我建議學美元那樣,設立人民幣指數,按照外儲比例設定對幾種主要外彙的權重,以了解人民幣對外全面、真實、實際的有效匯率。
而我為何反復強調人民幣大趨勢可能破6呢?就是想告訴大家,其實各國央行都乾預自己的貨幣匯率,不出奇!美聯儲這麼些年來對美元的操控不必再多說了,這次瑞士更是乾預得連底線都不存在了!而人民幣還不能自由兌換,本身匯率就是中國央行自己定的!而我早在幾年前就建議了:人民幣對外貶值利大於弊。但事實上,這幾年依然大幅上漲!可能是決策者出於國際化的考慮。據我所知,決策圈圈子很小,我的聲音聽不到,更是聽不進的!
而且,如果有人民幣指數的話,那從一籃子來看,這幾個月來,人民幣實際上也是依然大幅上升的!即使兌美元,無論怎樣計算,人民幣也並沒暴跌。如果這幅度要算暴跌,那歐元、加元和澳元等要算斷崖了!
總之,人民幣對外貶值利大於弊。不過,這是另外的問題。我想說的是,人民幣並沒暴跌,連大跌都不算,而且要是一籃子來計算的話,還在上升,這是事實!
*作者為加拿大皇家銀行風險管理資深顧問,曾任瑞信證券部助理副總裁,美銀證券公司副總裁。(原文刊載騰訊大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