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Omicron新型變異株日益擴散,世界各國為盡早防堵傳播鏈,紛紛推廣民眾使用抗原快篩,只要出現呼吸道症狀,就能透過超市、網購、藥局等地點自行購買檢測。
兩年來,耗時較久但準確度更高的核酸檢測(PCR)一直被視為檢測新冠病毒的黃金標準,但Omicron具有高傳染性與突破性感染能力,許多國家的篩檢系統崩潰,不得不從完全仰賴PCR,轉為要求民眾加強自我健康管理與檢測。然而專家憂心,這可能導致政府失去追蹤新變種病毒和病毒傳播規模的能力。
篩檢量能吃緊,各國廣用居家快篩
新年到來,全球感染Omicron患者人數持續暴增。光是歐洲就通報單周超過700萬例新增確診;而美國則是單周增加400多萬例。面對疫情來勢洶洶,儘管抗原快篩準確度略遜於PCR,而且可能有偽陰性問題,世界多國仍急忙採購家用快篩、祭出各式各樣的快篩建議指南,以填補國內PCR檢測量能不足之處。
英國早在2020年就廣推免費家用快篩來對抗疫情;法國上個月底開始允許超市上架出售家用快篩。美國政府最近計劃免費提供5億組家用快篩試劑;新加坡允許持有72小時內快篩陰性結果的人免於隔離。以色列為了增加準確度,則是要求民眾在家使用快篩時,採檢喉嚨,而不僅是鼻孔,以增加檢測病毒的機會,但這種用法已經違反製造商的說明。
台灣也從去年末開始擴大實施定點診所發放公費家用快篩試劑。疫情指揮中心呼籲,由於新冠症狀與一般感冒相似,民眾如有出現呼吸道症狀,可多加前往定點診所就醫,由醫師評估發放試劑後自行檢驗。
居家快篩意味著放棄追蹤傳播鏈
《紐約時報》(NYT)報導,澳洲墨爾本大學公衛教授威廉姆森(Deborah Williamson)觀察發現:「不同國家使用抗原快篩的地點、時間和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快篩部署方式缺乏一致性將造成一大問題,「世界各國應該如何透過統一標準來監測大流行的嚴重程度?」她說,一些國家仍透過PCR來確認每一個病例,而另一些國家則透過居家快篩隔離患者,優先將嚴重病患送醫。
此外研究表明,與PCR相比,家用快篩檢測出陽性病例的能力不到30%。南韓延世大學教授洪基浩(Kiho Hong,音譯)指出,快篩拭子沒辦法採檢到鼻腔末端。因此,美國感染疾病學會(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健康專家認定,PCR仍是為病患確診感染新冠的首選方法,而快篩則是當PCR試劑不夠時的幫手,協助檢測有症狀的潛在患者。
由於PCR試劑短缺,美國和澳洲等國家的篩檢站大排長龍,許多民眾抱怨要排隊數小時並等待數天才能得到結果。為了節省量能,澳洲政府下令沒有新冠症狀的民眾,必須要快篩檢測陽性,才可以進行PCR檢測。
澳洲的快篩需求也非常大。上週,政府不得不禁止廠商哄抬試劑價格,並預告限制購買數量。為了更徹底防範疫情擴散,新南威爾士州(NSW)祭出新規,從1月19日開始,只要民眾透過快篩發現陽性結果,必須確實通報主管機關,否則將被處以澳幣1000元(約新台幣2萬元)罰款。
威廉姆森教授說,Omicron導致篩檢第一防線的策略部署完全轉變,但這種改變或許存在陷阱:政府可能會失去追蹤新變種和病毒傳播規模的能力,因為轉向個人自行檢測等於不能捕捉到所有陽性結果。但就是因為Omicron傳染速度太快,許多確診爆增、充斥隱形傳播鏈的國家已經不可能詳細追蹤每一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