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台北市議員初選爆出紛爭,本來國民黨一直對外主張將規劃提名過半的席次,給予有志參選的新人較多空間,沒想到在席次確認的最後一刻突然變卦,僅提名了31席,不但總席次沒過半,也大幅壓縮了新人的機會,更讓人不解的是,這一切居然是「現任議員」強力運作後的產物,現任者「球員兼裁判」到如此明目張膽的地步,令人乍舌。
先來簡單解釋一下國民黨與民進黨在初選制度上有何不同,民進黨是不分現任非現任都要一起初選比民調,民調高者勝出被提名。在此制度下,理應擁有較多舞台與資源的現任議員,若在任內表現不佳,在初選階段是有可能被新人打敗的。以高雄市前鎮、小港區為例,現任議員吳銘賜就活生生在初選階段被陳致中拉下馬,這種制度雖然殘酷,但也相當程度讓政黨戰力最大化,也督促著現任議員平時要更加認真、不能躲在現任保護傘之下。而對於新人資源、曝光較少的這點上,民進黨也給予初次參選以及年輕人民調加權來彌補,縮小與現任議員的差距。
但國民黨的制度卻相對「畸形」,雖然也有新人民調加權這一點,但是「保障現任被提名」,所有的現任議員不用經過初選就直接過關,留下一群新人彼此廝殺,讓人不禁想問,既然現任者全被保證提名,那新人民調加權又有何用?不過只是新人自己跟自己比,加權互相抵消、虛晃一招的伎倆罷了,天下可有這麼可笑的制度?
更令人傻眼的是,現任者既已被保障提名,居然還可以對總席次「下指導棋」,這次初選爆發爭議的內湖南港、大安文山選區,都有現任議員施壓、介入的痕跡,嗆聲要罷免黨部主委者有之、搬出現任議長直接砍提名席次有之,「球員兼裁判」的惡行大剌剌公開為之,現任者臉皮之厚令人髮指。
對於被保障提名的現任者來說,當然希望新人競爭者越少越好,因為在多席次的選區裡面,多提一個新人就是威脅到現任的既得利益與既有選票,這群現任者又豈會公平客觀的看待提名席次?當然是想辦法擠壓新人空間,才能鞏固自己既得利益的地盤。試想,如果今天遊戲規則是現任議員要跟新人一同初選,現任者還敢主張「保守提名」嗎?還是會因為還怕自己在初選落馬而改變標準呢?
自古以來,既得利益者一定是想盡辦法鞏固自身利益,職場間排擠、打壓新人的現象也比比皆是。但政治領域既然是公共事務,任何人都應該有平等的參政機會。一個不公平、不公義的政黨,必將被民眾唾棄;一個吃相難看的既得利益者,也必將被選民淘汰!
*作者為國安退役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