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透露說,當時參政的英國華人寥寥無幾。他的全職工作在NHS,同時為各種機構(如Save the Children Fund 和 Refugee Action)義務工作。1989年他加入保守黨,一年以後他參加了當地議員競選,因為他希望為華人社區增加政治影響力。而且就算輸了,他還可以繼續NHS的正職。他勝選並成為當地歷史上第一位華人議員。可他上任後才發現,他只代表保守黨和當地選民,並不能對華人社區做出直接貢獻。
英國華人工黨創辦人謝錦霞和吳呂南博士分別是倫敦依士靈頓華人協會的創辦人/籌募經理及行政總裁。
移民英國前,謝錦霞就職於香港一英資銀行。1979年,她赴英攻讀一法律秘書課程,在社交活動中,她結識了現在的先生布萊爾律師(前英國首相布萊爾的兄長),兩人於1982年結婚,並定居於倫敦依士靈頓區。那時她甚少接觸華人,但希望可以發揮自己的粵語及英語特長,搭建華人與主流社會的橋樑。為此謝錦霞與其他社會工作者與1985年向依士靈頓區政府申請資金和場地,並於1986年協助創辦了依士靈頓華人協會。後來適逢1997年布萊爾入主唐寧街十號,在醞釀一年後,謝錦霞與吳呂南博士共同倡議並於1999年成立了華人工黨。
吳呂南博士也來自於香港,於1991加入倫敦依士靈頓華人協會,之前曾就職於伯明翰華人社區中心。他一直鼓勵華人多出來參加公共事務。他認為二十餘年的華人社區及政黨工作,已為2015年英國大選儲備多年,並相信今年將會是華人政壇破冰之年。
參加義務工作
保守黨國會議員候選人王鑫剛畢業於北京交通大學,2001年來英,就讀於帝國理工大學、牛津大學及哈佛商學院,目前在倫敦金融城某投資銀行擔任高級經理。
他對記者說,他一直都對政治感興趣,初次接觸英國政治是來自家中收到的各種政黨宣傳材料。
而在參加工作後,王鑫剛在業餘時間做了許多義務工作,比如擔任學校校董和地方裁判官等。
2013年,他了解到議員很多工作其實就是幫助當地居民解決問題,於是聯繫了當地保守黨地方議員候選人,並開始幫助派發宣傳單張。
2014年,王鑫剛決定向保守黨總部申請成為該黨議員候選人。當BBC中文網記者問他:剛開始的時候,最難的是什麼?他說:找到和當地居民最有效的溝通方式。
他還解釋說,這並非是因為語言和文化的問題,而是作為一名新移民, 不熟悉英國地方政治的具體細節。
王鑫剛坦言,其實最難的是邁出第一步,因此他歡迎對政治有興趣的華人與他聯繫,以便交流參政的經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