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造成的持續不確定性以及收入不均是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預估將放緩的兩大原因。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去年的經濟產出的成長還不足以穩住步伐。
新冠疫情打亂了全球各地的生活,嚴重衝擊經濟及全球供應鏈。工廠和商店暫時關閉,許多工人被迫流落街頭,貧困現象加劇。
2021年,全球許多國家開始學會了應對新冠疫情造成的巨變。根據世界銀行11日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去年全球成長率約為5.5%。
在難以預測的新冠疫情走向、供應鏈問題和政府的資助減少下,世界銀行預測,2022年全球成長將大幅放緩,只能達到4.1%,2023年甚至只有3.2%。鑑於極度高昂的運輸成本和高通膨率,世銀對近期的展望更為悲觀,尤其是在食品和能源方面。
世界銀行預計,大多數的經濟成長將發生在美國、歐盟、澳洲、日本、南韓和以色列等發達經濟體,有望恢復至疫情前的成長和產出水平。另一方面,鑑於其較低的疫苗接種速度、收緊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以及大流行病帶來的更持久的創傷,新興市場和開發中經濟體(EMDE)大多將落於人後。簡而言之,這些國家需要更多疫苗,而且許多人已經捉襟見肘沒有回旋餘地。
全球嚴重失衡,低收入群體受到最大衝擊
阻礙經濟復蘇的最大障礙是不確定性。盡管疫苗供應提高,但Delta和奧Omicron等新型病毒變種的出現可能在幾周內就擾亂生活,導致封城或關閉邊境。
世界銀行也對各國政府前所未有的高額支出感到擔憂,這些支出主要被用於刺激經濟。事實上,一些政府確實承擔了巨額債務。2020年,全球債務佔世界生產毛額的263%,達到50年來最高水平。
而新興市場和開發中經濟體再次處於劣勢。許多國家陷入債務困境,部分甚至已經違約。這勢必將導致不利的信貸條件,或根本沒有更多的信貸額度。這些國家可能面臨更高的利率、通貨膨脹和不利的匯率。
此外,世界銀行也擔憂收入不均將加劇。女性、缺乏一技之長者或非正式雇員等低收入群體將受到最大衝擊。報告認為,今年將有1億多人會因為新冠疫情陷入極端貧困。與此同時,隨著科技公司股票和資產價值創新高,富者將變得更富。世界銀行總裁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警告,不平等的加劇可能導致社會不滿,特別是在開發中國家。
一項全球大計劃:更多債務減免或債務重組
世銀正在推動向較貧窮國家提供更多債務減免或債務重組。該行認為,只有讓這些國家擺脫沉重債務,他們才能著眼於健康、公共服務、教育、基礎建設和經濟成長。
世界銀行預計,2022年至2023年,除了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外,所有EMDE地區的成長將恢復到疫情爆發前10年的平均水平。盡管有這樣的成長,上述地區的產出仍將低於疫情前的趨勢。
整體而言,撒哈拉以南非洲五分之二的經濟體,以及50%以上的東亞、太平洋、拉丁美洲、加勒比、中東和北美經濟體"2023年人均GDP仍將低於2019年".
富裕國家則無需長時間等待復蘇。世界銀行預測,2023年富裕國家的年產量將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德國走在正確道路上,有望強勁復蘇
德國因掌握大量資金可用於經濟刺激措施,也能更好地管理新冠疫情連鎖反應,前景看來相當樂觀。由於疫苗接種率相對較高,在低迷的冬季和當前的新冠感染潮結束後,德國經濟有望強勁復蘇。
德國伯克勒基金會宏觀經濟學家杜連(Sebastian Dullien)對德國之聲表示,"所有復蘇所需的要素都已準備就緒"。政府唯一要做的是"保護企業不至於在冬季破產"。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Timothy R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