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作為此輪中美大國角力中的一個重要籌碼,已經成為全球製造業的命脈。美國行業機構最新發布的調查顯示,曾經在晶片供應上被「卡脖子」的中國,如今已經超過台灣,虎視全球第二。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SIA)最近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在全球晶片市場的銷售佔額已經超過台灣,緊追歐洲和日本。但距離2020年分別位居一、二位的美國和韓國尚有一段距離。
5年前,中國在全球晶片市場的銷售額佔比還只有3.8%。經歷了美國及其盟國對中國的晶片供應的全面狙擊之後,中國自主生產銷售的晶片2020年已經在全球市場佔比大約9%。
根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分析報告,從銷售額的角度來看,中國實現了從5年前的130億美元,到2020年398億美元的急速提升。僅2020年一年的增長率就達到30.6%。
這也已經是中國在全球晶片銷售額佔比上連續第二年超越台灣。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預估,如果中國按照2020年的速度繼續發展,而其他國家基本保持目前生產速度的話,到了2024年,中國在全球晶片市場的銷售佔比就能達到17.4%,遠遠領先歐洲、日本和台灣,基本追上位於第二的韓國,但距離在晶片市場佔比大約為40%的美國尚有一段距離。
大量新玩家入場
報告指出:同樣令人吃驚的是中國衝進半導體行業的新公司的數量。2020年,中國境內新注冊為半導體生產企業的數量為大約15000家。這些公司裡,很大一部分專注圖形處理單元、電子設計自動化、邏輯晶片、AI計算等高端領域。
而上述數據只是截止到2020年的統計。在中美全面對抗的背景下,包括阿里巴巴、百度、中興在內的中國晶片製造商2021年已經實現了多個突破。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掌握的資訊顯示,阿里巴巴集團2021年10月推出了5奈米的伺服器中央處理單元以及7奈米的雲AI晶片。中興也幾乎於同一時間推出了5奈米的5G基地台處理器。百度也於2021年8月推出了7奈米的雲伺服器用晶片。
但從銷售額來看,2020年中國最大的晶片生產商是隸屬於華為集團的海思半導體。該公司全年銷售額約為75億美金,幾乎是第二名中芯國際(43億美金)和長電科技(41億)的總和。而銷售額增幅最快的是中興,達到118%。除此之外,年增長率分別為92%和63%的智芯公司與豪威集團也來勢洶洶。
新科技老面孔
除了互聯網巨頭和專注半導體研發生產的企業之外,如今中國晶片製造領域的另外一個生力軍就是由家電生產商或OEM代工廠商組成的生產力。這其中既有長虹、TCL、康佳這樣年代久遠的老牌電器廠商,也有小米、oppo、VIVO、華米這樣的新興消費電子品牌。
從2021年中國至少新建28座晶片製造廠的情況來看,該國仍將繼續在這一領域保持超乎尋常的發展速度。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指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在中美關係惡化的情況下,中國中央政府的堅定承諾和強有力的政策支持。」該機構認為:雖然中國要趕上現有的行業領導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特別是在先進的節點代工生產以及設備和材料方面。但隨著中國政府在當前的第14個五年計劃中加強對半導體產業自力更生的關注,預計未來十年的中國與行業領先國家的差距會逐漸縮小。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