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素來對於國民黨政府、對於蔣介石先生很有看法,他與我們聊天時,常有所批評。自有選舉以來他沒投過國民黨一張票,2008年那次大選,因阿扁涉貪,民進黨失政,他寧肯放棄投票,也沒投給國民黨。他從來就反對所謂的「萬年國會」,一向主張制衡,期望政治要上軌道。
父親很早就認為反攻大陸是癡心妄想。在雷震發表「反攻無望論」之前,他就講給我們聽過。早期的外省人不會在台灣置產,以為蔣介石隨時會帶領他們反攻大陸,哪有需要在台灣置什麼產?但父親早在1953年就買了第1棟房子,當時真沒幾個外省人這麼做。我在學校裡聽老師講蔣總統如何、國民黨如何,都是正面表述,但是回到家裡聽到的是父親的另外一套說法。這對於我日後從事新聞工作倒是挺好的啟蒙教育和訓練
小學1年級我念新店國小,3年級轉到青潭國小。在青潭國小念了1學期,因父親外派花蓮,擔任陸軍供應司令部第八分處處長(少將編階),所以舉家遷往花蓮,在花蓮師範附屬小學念了1年,再轉學回台北。那段時間父親曾先後進入參謀大學、國防大學將官班進修,還被送去美國受訓。
那時候留洋就像去淘金一樣,但他省吃儉用,把公家津貼省下來的美金,買了美國的摩登用品,帶回來放在委託行寄賣,賺取差價,藉此積累一些本錢。他是非常懂得理財的人,生活上克勤克儉,向來很少在外面打牙祭,從不搭計程車,一般都以腳踏車代步、搭公車,再不就是走路,他走起路來健步如飛。在金錢和生活享受方面他非常苛待自己,作為他的家人跟著拮据,一向是沒有零用錢的。
父親最大的興趣是做慈善
父親最大的興趣是做慈善。他在早年還不能去大陸之前,就捐錢給江西同鄉會,提供清寒子弟獎學金。逐漸他寄錢給家鄉建祠堂、鋪道路、設水塔,改善家鄉的生活環境。
1980年以後我去了美國,就時常幫父親從第三地轉信到老家。開放探親後,他在家鄉做的慈善可多了,除了長年的賑災濟貧之外,他捐資辦了好幾所學校,從小學到初中,到高職,更在頗富盛名的江西師範大學捐贈了一座圖書館。因為少小離家,他對家鄉有著很濃厚的感情,一心要以各樣的捐助回饋家鄉,他常說,這是他所追求的生命意義。
父親以他的字號行善,例如他捐助的學校叫重韶小學,捐助的圖書館名為重韶樓,另設有重韶慈善基金會。直到現在,那些學校都還在,當地的人感念他的善行,替他設置銅像,建紀念館,還被大陸全國慈善總會選拔為首屆「全國10大善人」,顯見他在行善方面受到的敬重。他一生重視公益,但我們家人就沒有受到這些好處,跟美國人一樣,子女供到大學畢業以後,一概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