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自然》(Nature)期刊發表一篇研究,跨國的研究團隊證實大氣內二氧化碳濃度變化將會產生不同的氣候,而他們的研究結論與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的報告不謀而合。
團隊檢驗極圈冰層內約230萬年前與330萬年前的氣泡內各氣體濃度,相當於地球地質時代上新世(Pliocene)至更新世(Pleistocene)期間大氣的成分變化。他們發現在溫暖的上新世,全球平均氣溫比現在高出攝氏2度,而當時的二氧化碳濃度約為350至400百萬濃度(ppm),與近年來二氧化碳濃度相去不遠。
科學家們透過研究地球間冰河期二氧化碳濃度與氣候變遷的關係,來預測在二氧化碳濃度逐日劇增的情況下,氣候將會如何變化,而這類變化參數名為「氣候敏感性」(Climate sensitivity)。
「現今地球氣候依然在因應人類活動帶來的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而上新世的資料則顯示過去二氧化碳緩慢上升造成的暖化現象。」共同研究者英國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的福斯特博士(Gavin Foster)表示。
「我們預測當二氧化碳濃度倍增時溫度會上升攝氏1.5至4.5度,這與IPCC最新推估的氣候敏感性指標相同。這份研究結果也讓學界了解人們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未來將如何促使全球氣候變得如上新世時期一樣。」福斯特補充。
除此之外,研究也顯示280萬年前二氧化碳濃度降至280百萬濃度時,地球進入冰河時期。若發生於現在,這將造成全球氣溫急速下降,地球將邁入最長的冰河時期。
這份研究報告警惕世人,全球氣候與大氣內二氧化碳的濃度息息相關。
Nature paper finds change i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of only ~1C per doubled CO2 during Pliocene (70% less than IPCC) pic.twitter.com/hKZJDWDuSw
— hockey schtick (@hockeyschtick1) 2015 2月 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