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座總統圖書館,蔣經國總統圖書館於上周揭幕。同時也開放蔣經國生前的居住地「七海寓所」,予民眾參觀。蔡英文總統受邀出席,引起政壇議論。藍營說她冒用了小蔣總統的神主牌;綠營則批評此舉不妥適,愧對民主先賢。無疑呼應了蔡英文總統在致詞時所言,「…否則,在台灣,蔣經國前總統永遠只是一部分人的蔣經國。有些人記得他所帶來的經濟發展與安全感,而另外有些人,則記得他所代表的威權體制。」
無可否認,蔣經國主政的16年當中,是型塑中華民國現今樣貌的關鍵年代。也是我國在民主轉型以後,最容易引起藍綠陣營爭論的人物。當時的時空背景,挑戰中華民國繼續生存的壓力來自四面八方。從1972年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長後,實質扛起維護國家的重大責任。他所面對的是,美國轉向與中共交往,導致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萎縮;國內則面臨社會結構的轉變,黨外民主先賢對威權改革堅定地呼喚。在這過程中,所承受的壓力之大,讓他在日記末寫下,「生來就是一條苦命」,作為對自己人生的總結。
去(2021)年林孝庭先生,藉由胡佛研究所公開的《蔣經國日記》,搭配相關史料佐證,出版『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中華民國與冷戰下的台灣』,為我們系統性地整理出蔣經國從年輕到年老的心境轉變,同時也描述中華民國在冷戰後的發展歷程。
確實,在國民政府遷台初期,對台灣的看法,如同日本殖民統治時期一樣,只是單純把這塊土地當作殖民地(或說暫居地)。蔣介石不停謀劃著,要如何借用外力,於不久後完成「反攻大陸」的偉業,回到故土,解救水深火熱的大陸同胞。直到蔣經國時代,盱衡國際情勢對其父畢生的夢想,不再有實現的可能,轉而全心全意對台灣進行建設與改革。使中華民國的體制能夠繼續生存於這塊土地上,為台灣帶來經濟發展的絕佳際遇。這也是後來為何台灣民眾對歷任總統評價時,蔣經國能名列前茅的主要原因。
情治單位誤判濫抓誰之過?
當然有些人對於蔣經國長期重用特務機關、情治單位,打壓人權而感到反感。認為他不配享有如此正向的歷史評價。如林孝庭於書中所述,蔣經國在五零年代所造成的冤錯假案,必須給予責任歸屬,無從迴避其負責督導全台情治工作所應擔待的政治責任。然而,他根本不可能親自過問每個案件的細節,也時常對特務系統猜疑、反感,甚至不信任。但矛盾的是,又得不依賴這些情治耳目所「餵養」的政治情報,監控政敵乃至民間團體的一舉一動。
其後在他主政的任內,發生眾所周知的江南案、陳文成命案、林宅血案。林孝庭認為,蔣經國或許不樂見政敵流血甚至喪命,但是如果沒有他默許台灣整體氛圍走向緊縮,從而喚起敵我意識,以便應對來自中共與海內外台獨勢力的挑戰,黨內保守力量又如何能夠肆無忌憚?這些接連發生的重大危機,近乎動搖國本,帶給蔣經國的壓力可想而知。但話鋒一轉,林也指出,當蔣經國以台灣安全為最優先考量來處理白色恐怖政治案件時,同時又無法參照當今「普世價值」的條件情況下,他也許是發自內心地認為,自己是在做一件正確且對國家有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