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主義政黨批評代議者(政治菁英)無視公民的要求,專注於追求自我利益的行為。島田幸典也明確指出,民粹主義政黨被視為真心尋找途徑以實現公民要求的組織,因此其主張反而也擁有妥當性與正統性的面向。若引用穆迪的說法,民粹主義可說是民主主義所孕育出來的存在。
前大阪市長橋下徹被視為現代日本代表性的民粹主義政治人物,他也如同先前所述,經常搬出「民主主義」為自己的主張背書,提倡實施地方性公民投票(住民投票)。他的政治風格與傳統保守政治人物大相逕庭,因此支持者也突破保守族群向外擴大,甚至也獲得被視為進步代表的名人一定程度的支持。橋下在大阪都的公投中敗下陣來,投票結果產生之後他便宣布退出政壇,並在深夜的記者會中,說了下列這段話:
「輸了就是輸了。挑起戰端的我們……被完全擊潰。這就是民主。」
橋下的民粹主義式政治手法與民主主義銜接地毫無破綻。
但為什麼在民粹主義與民主主義的關係當中,完全相反的兩種解釋能夠同時成立呢?
脫歐公投
英國政府舉辦這場公投,與其說是為了回應提倡脫歐的英國獨立黨等團體的要求,不如說是內部包含歐洲懷疑派的保守黨,基於黨內複雜的狀況所編織出來的產物。保守黨內部原本就對歐洲政策抱持著不同意見,自從以批判的態度面對歐洲整合的柴契爾夫人以來,這樣的分裂便浮上檯面,黨內的歐洲懷疑派對歷代黨魁的施壓與造反從來未曾停歇。據說在一九九七年以後,包含穩健派在內的廣義歐洲懷疑派,一直在保守黨議員中占據多數。
二○○五年就任黨魁的卡麥隆即使在二○一○年的大選中贏得政權,也因為在黨內的基礎不穩固,持續因黨內的強硬派而煩惱。英國國內看待歐盟的眼光,也因為歐債危機擴大與中東各國的移民問題而變得更加嚴苛。在這樣的狀況下,卡麥隆於二○一三年一月宣布,若保守黨在下一屆的大選中單獨過半,將在與歐盟重新談判之後實施脫歐公投。英國政治研究者今井貴子指出,卡麥隆試圖透過留歐的公投結果,克服保守黨對歐盟看法分裂的「宿疾」,恢復向心力。就這層意義而言,可以將這場公投直接歸納為卡麥隆政權的黨內戰略。
這時為卡麥隆的選擇蒙上陰影的,還是英國獨立黨。進入二○一○年代之後,英國獨立黨在各種選舉中,成長到足以威脅保守黨與工黨的地步,二○一四年甚至發生辭職的保守黨議員改為代表英國獨立黨參加補選,最後還成功當選這種前所未聞的事件。再這樣下去,英國獨立黨在二○一五年的大選中,恐怕會在各地對保守黨造成威脅。為了保住原本的支持者,促使他們投票給保守黨,卡麥隆在面對大選時提出公投宣言想來也是必要之舉。
無論如何,卡麥隆亮出這張「脫歐卡」的戰略,當初看來是成功的。保守黨在二○一五年的大選中贏得出乎意料的勝利,成功建立單獨政權。接著卡麥隆在遵守約定,決定實施公投之前,事先針對歐盟與英國的關係進行重新談判,並且在談判中從歐盟取回英國在歐洲整合條約的一定程度保留。卡麥隆向國民展現上述成果,並在政權主張留歐的狀態下進入公投。
到此為止都符合卡麥隆的劇本。實際上國會議員大半贊成留歐。執政的保守黨中雖然多少出現抵抗,但包含工黨、蘇格蘭民族黨、自由民主黨等在野黨的主要政治勢力,也幾乎都表示贊成。經濟團體、工會等主要團體、媒體相關人員等知識分子也多半抱持同樣意見,換句話說,英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菁英,全都眾口一致地主張留在歐盟。因此公投的翻盤,誰也想像不到。
*作者水島治郎為日本民粹主義研究權威。東京大學法學博士,現為千葉大學法政經學部教授。本文選自作者新著《民粹時代:是邪惡的存在,還是改革的希望?》(圓神出版),本書獲得2017年日本社科類作品指標獎項的「石橋湛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