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觀察》「我待家鄉如初戀,家鄉待我如罪犯!」 

2022-01-27 05:50

? 人氣

為阻斷春運可能造成防疫破口,中國大陸有了「惡意返鄉」的汙詞。(資料照,美聯社)

為阻斷春運可能造成防疫破口,中國大陸有了「惡意返鄉」的汙詞。(資料照,美聯社)

河南周口市鄲城縣長董鴻一句「惡意返鄉」激起眾怒。事實上,「惡意返鄉」的污名和待遇一直都存在,尤其是對於人權律師和異議人士。 

從惡意討薪、惡意上訪、惡意提問、惡意超發遣散費到惡意返鄉,中國官方對底層民眾「滿滿的惡意」終於激起眾怒。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在病毒清零政策的壓力之下,各級官員面目猙獰,封街、封區,封城以及各地互封,比病毒本身更加擾民。7月20日,河南周口市鄲城縣長董鴻通過視頻警告民眾不要「不聽勸阻,惡意返鄉」,「你只要返回,先隔離再拘留」,引發網絡輿論嘩然——原來「我待家鄉如初戀,家鄉待我如罪犯!」

其實,已持續二三十年的以「惡意」定義和對待討薪及上訪,背後往往都有非常悲慘的故事。但是,由於所涉人群沒有話語權,只在一定範圍內激起輿論回響。而「回家過年」被污名為「惡意返鄉」,不僅人人自危,而且不符合官方媒體長期當作「正能量」宣傳的傳統文化。

「每一種返鄉的熱望都須體恤」

我曾經在中國多次追蹤採訪春節返鄉過年的農民工,了解春運潮的形成的主要原因,並非央視春晚反復塑造的「年味兒」,恰恰是因為不能」常回家看看」。由於嚴重歧視性的戶籍制度,農民工為了謀生只能骨肉分離,幾千萬留守兒童每年只能和父母見面一次。由於沒有可供個人選擇的休假制度,這一次見面的機會,幾乎都集中在春節期間。在我看來,農民工備受折磨的春運潮,是官方「惡意」製造的返鄉文化。

和國內的艱難返鄉歡度春節相應和的游子思鄉、祖國召喚的劇情,也就是每年春晚都要渲染的「海外華僑華人和留學生拜年」。疫情開始之後,為了自保,毅然拋棄這些「海外游子」了,不僅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等官員宣稱「闖關回國輸入病毒令人不齒」,更引導和縱容網絡輿論譴責「祖國建設你不在,萬里投毒你最快」。

然而,中國夢要做下去,「回家過年」、「游子思想」這類劇情還是不能少。因此,2020年3月,《人民日報》就發表過評論,在認為「確有極個別歸國人員瞞報謊報個人情況,不配合防疫安排,加大了境外疫情輸入風險」之後,認為「不能因極端案例而標簽化歸國人員,更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自然,評論也不忘宣揚海外華人「對祖國的赤誠」,「家國情懷,令人動容」。

這一次,7月21日,《人民日報》也發表了評論,認為「惡意返鄉」論太傷人,「每一種返鄉的熱望都須體恤,每一位漂泊的游子都值得被善待」。

央視網也在當日評論說,硬核防疫沒錯,但硬核不等於硬來,也不是一味「來硬的」。「春節回家,是中國人骨子裡的鄉愁,所謂『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