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確實是這樣的感覺。
而且,中國在諸多方面明顯取得了進步。如果你曾來北京參加上屆奧運會,現在再度到訪,你會看到很多不同。
例如,這座城市的交通基礎設施已爆炸式增長。
2008年,北京的地鐵系統只有四條線路,並搶在奧運前夕新貫通了兩條線路及機場線。而現在,北京有27條線路和459個車站—並且仍在增加—它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地鐵網絡。
2022年消失的空間
然而,如果一個再度來訪的遊客再深入探究一下,他們可能還會發現,對中共認可思想以外內容的包容度已大大縮減,有些人甚至會說它正在消失。
最近幾周,一些異議人士受到壓力,要求他們不要在世界目光聚焦於中國時搗亂。這種情況也發生在2008年。現在的區別是,不再有那麼多知識分子或人權律師需要保持沉默了,他們早就被圍捕了。
即使是普通學者也對接受採訪感到緊張,因為他們的評論可能會被視為抹黑了其祖國。
事實上,一批被視為麻煩製造者的知識分子不久前還被限制在微信上進行群組分享,而微信是中國最重要的社交媒體。
章詒和是其中之一。她對BBC說:「一開始我很生氣,因為我無法讓別人聽到我的聲音。後來我覺得憤怒是沒有用的,只會有損我的健康。」
她說,即使在冬奧結束後,她也不期待因這場體育賽事而對她和其他人實施的新限制會得到放鬆。
發生改變的還不止這些。
在2008年奧運會之前,北京有著獨特、無拘無束的夜生活。你可以肯定,任何海外遊客都會被這一富有活力的場面所震撼。這一切當時都在發生。
時至今日,這座大都市仍然有很多東西可供選擇,但沒完沒了的拆除行動已讓許多小本經營的創意小店消失了。
我最近和一位中國建築師交談,他開玩笑說,10年前,他覺得自己每天晚上都要出去。
他笑著補充說,「可能是因為我年輕吧」,但他停頓後想了想,補充道:「這座城市當時很不一樣。我那時有很多外國朋友。」
當時,建築師是城中的香餑餑。有許多壯觀的新建築揭幕,從埃舍爾式的央視新址大樓、有著漂亮穹頂的國家大劇院,到猶如巨龍的首都機場三號航站樓。
奧運場館也同樣令人嘆為觀止。
狂野的藝術家艾未未作為顧問參與了國家體育場,也就是被稱為「鳥巢」的體育場的設計。
我記得當時採訪他時,他談到了鳥巢和首都所有其他引人注目的世界級建築,以及他對這座城市未來在前沿建築方面的看法。
「不,不,一切都結束了,」他說。
我當時不明白。
「那個窗口,那個時刻現在已經結束了,」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