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上周稱因疫情及交通等因素,代表團將不出席北京冬奧的開閉幕式,但不到一周改口稱將會出席開閉幕式,為何出現轉折?
北京冬奧會將在2月4日開幕,台灣1月28日宣布其代表團將不派員參加開閉幕式,但在被國際奧委會告知必須參加後,台灣隊改口表示將出席開閉幕式。對此,台灣多個人權團體共同發表聲明譴責,表示台灣不應為中國的人權侵害背書。
台灣中華奧會1月31日晚間發新聞稿稱,1月29日起接獲國際奧會聯系,對於奧林匹克憲章的涵義進行詳細的解釋說明,要求所有國家奧會應遵照奧林匹克憲章履行參與奧運會的相關責任,包含參加相關典禮。
在經過討論後,中華奧會決定配合政策派員出席開閉幕典禮,但並未說明包括教練在內的15名團員中,有多少人會出席。
不過,就在短短三天前,中華奧會才表示,因代表團未能於開幕式當天全數飛抵北京,而且由於疫情管控措施、長途飛行、時差等等因素,基於保護選手的原則,將不參加開幕式。
一位熟悉此事的台灣高級官員上周告訴路透社,以中華隊為名的台灣,擔心北京會「降低」台灣的地位,在開幕式上將其運動員與北京治理下的香港運動員放在一起。
人權團體:為中國的人權侵害背書
針對台灣當局在北京冬奧開幕前夕,突然改口將出席開閉幕式,包括台灣人權促進會及香港邊城青年等台灣的民間團體周二(2月1日)發布新聞稿譴責體育署與中華奧會片面決定派員參與北京冬奧開閉幕式,並稱這樣的決定是「詐欺行為」。
新聞稿指出,台灣代表隊、體育署及中華奧會不需要因為國際奧會空洞且毫無道德正當性的說法,被迫配合出席冬奧開閉幕。它所指的是國際奧會所稱的「奧運團結精神」。
新聞稿中寫道:「面對西藏、新疆維吾爾、南蒙古、香港、中國與台灣團體長期對冬奧主辦國中國長期侵害人權違背主辦國承諾,完全與「奧運團結精神」背道而馳,國際奧會卻總是回避回應、言詞閃爍。」
人權團體呼籲,台灣代表團不應出席北京冬奧開閉幕式,更不應自我矮化國格,不管是官方代表、代表團成員或運動員都不應該參與開閉幕式。
北京稱「中國台北」
台灣的冬季運動並不盛行,也從未在冬季奧運會上贏過獎牌,這次將派出四名運動員參加北京冬奧,與2018年冬季運動會的人數相同。
在北京的堅持下,台灣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參加包括奧運內等大多數的體育賽事。上周三(1月26日)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稱「中國台北」代表團一行17人已注冊報名參加北京冬奧會,而不是奧運官方所稱的「中華台北」。
當時,台灣陸委會駁斥,「絕不接受任何矮化我方地位的名稱,在此呼籲今年的主辦方,不應以政治因素干擾體育、或藉機打壓、矮化我方地位」,並稱中國故意使用錯誤名稱。
(路透社、中央社等)
© 2022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