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拉拉出現在《紐約時報》紀錄片《一位女學生的奧德賽》裡
南亞專家庫格曼指出,許多巴基斯坦人厭惡瑪拉拉的一大原因是盛行的陰謀論,許多巴基斯坦人深信「瑪拉拉遭槍擊」是美國中情局(CIA)策劃安排的行動,與神學士無關,言外之意是:既然這一切是事先安排的行動,那麼巴基斯坦人就沒理由尊敬瑪拉拉。此外,巴基斯坦人非常不相信西方,而瑪拉拉為BBC寫專欄,2009年接受《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紀錄片《一位女學生的奧德賽》(A Schoolgirl’s Odyssey)採訪,現在她又定居英國,這讓「瑪拉拉遭槍擊」的陰謀論更甚囂塵上。
巴基斯坦階級流動困難 父權意識根深蒂固 瑪拉拉遭敵視
庫格曼還指出,巴基斯坦人「反瑪拉拉」的情緒可能與巴基斯坦的社會現況有關:巴基斯坦的階級劃分難以打破,窮人難以翻身,社會底層難以向上流動。「教育」與「土地」是巴基斯坦人脫離貧窮的關鍵資源,然而,出身巴基斯坦赤貧家庭的小孩裡,近6成失學;此外,巴國鄉村的貧窮家庭7成沒有土地。
庫格曼說,瑪拉拉原本只是鄉村地區校長之女,後來成為全球名人,還進了牛津殿堂,許多巴基斯坦人討厭她是出於嫉妒心理,參雜著懷疑與赤裸裸的敵意。巴基斯坦「白沙瓦大學」(University of Peshawar)助理教授拉扎(Aamer Raza)說:「或許巴基斯坦人見到底層一再試著向上流動卻不斷失敗……如果有人一夕致富,卻沒有傑出的運動表現或藝術表現等顯著理由,這會讓人們抱著懷疑態度。」
此外,巴基斯坦是父權意識根深蒂固的傳統社會,巴基斯坦社會的厭女情結讓巴基斯坦人越發懷疑瑪拉拉向上流動的事。庫格曼說,如果瑪拉拉是男性,巴基斯坦人會歡迎這位「英雄」歸國,但是瑪拉拉是女性,於是巴基斯坦人斥責這位諾貝爾獎得主是「叛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