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OpenAI前年推出聊天機器人ChatGPT後,掀起全球討論熱潮,廣受關注,更被視為是人工智慧的重大突破。英國期刊《經濟學人》指出,雖然人們普遍認為人工智慧將改變全球經濟,但目前為止,人工智慧技術並未產生任何經濟衝擊,失業率與生產力也都沒有大幅波動。
美國搜尋引擎巨擘谷歌(Google)母公司「字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Amazon)、蘋果公司(Apple)、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微軟等5家大型科技公司今年預計將有400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預算,主要用於人工智慧相關的硬體及研發。去年,投資者讓這5家大型科技公司的市值增加2兆美元,根據《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粗略估計,實際上預計年收入將額外增加3000億至4000億美元,約相當於蘋果公司的年銷售額。即使是樂觀的分析師也認為,微軟今年只能從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相關的銷售賺取約100億美元。
AI已是工作必需品?
其中一個問題是採用率,知名公司對目前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的人數做出驚人的估計,美國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近3分之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公司「經常使用」這項技術,這個數字幾乎是前一年的2倍。微軟及職業線上平台領英(LinkedIn)的一份報告發現,全球75%的「知識工作者」使用人工智慧,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人們已經進入了人工智慧世界。
然而,美國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的估計發現,只有5%的企業在過去2星期使用了人工智慧。即使在美國人工智慧重鎮、加州舊金山(San Francisco),許多技術人員也承認不會每月花20美元購買最好的ChatGPT版本。
對於資料安全、演算法偏差、幻覺的擔憂正在減緩人工智慧的推出速度,一位顧問表示,太多的小型人工智慧專案讓一些客戶讓人很難確定投資標的。其他公司正在延後大型計畫,因為人工智慧發展快速,這意味著很容易為很快就過時的技術投入大量資金。
AI搶走人類工作?
事實上,總體經濟數據沒有裁員激增的跡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最近警告,人工智慧將像「海嘯」一樣衝擊勞動市場。然而,目前已開發國家的失業率低於5%,接近歷史最低水準,富裕國家勞工的工作比例接近歷史最高水準,薪資成長也依然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