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以工專文:春風送暖入屠蘇,大人做莊小孩贏錢

2022-02-04 05:50

? 人氣

春秋時即有記載楚人用桃木杷掃帚袪鬼。而後傳說包括桃木劍能斬妖,桃湯灑在屋門或飲桃湯能去邪。漢代還有插桃木印於門戶上的習俗,不過是選在夏至日,因為那時「陰氣萌作恐物不茂」。後演變為掛桃符,再簡化成為書寫春聯。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六朝的記載,在元旦日門上貼神荼與鬱壘兩人的畫像,再在其旁插上桃枝,可使百鬼畏之。也有人將門神畫在桃木板上,就稱之為桃符。唐朝以後,門神改畫唐太宗大將秦叔寶與尉遲敬德兩人者。

明太祖認為桃符袪災而春聯迎福,除了在宮殿大門題「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亦命群臣元旦日都要貼春聯,而成為今天仍非常流行的習俗。

元旦

世界各民族均有慶祝一年開始的儀式,中國有很長一段時間都過歲首冬至,過年的習俗兩漢時才在民間慢慢形成。六朝時,正月初一早上雞鳴時全家起來,先燃放爆竹以辟山臊惡鬼,然後換上新衣相互拜年,並且喝椒柏酒、飲桃湯或屠蘇酒以為慶祝。

秦漢以前中國人是過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及冬至這八節。記錄周朝百姓歲時的《詩經》〈七月〉,最後以「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述說人民忙過一年後歲末歡飲,但此時尚無過年的儀式。

「元」是開始,而「旦」為一日之始,原指天明日出時,「元旦」即是一年之始。周以後就改子正以午夜為一日之始,元旦則改稱元日。

漢武帝改用夏正,元旦是正月初一;二千餘年後改用陽曆,陽曆的一月一日變成元旦;西元一九二年政府始訂定陰曆正月初一為「春節」。

回門

中國北方在大年初二,以公雞及鯉魚祭拜財神,並且要吃形似元寶的餛飩,稱為「元寶湯」。財神是少數過去未列入國家祭祀的神明(關帝、媽祖、城隍都列入),但不減民間拜財神之熱情。

長江以南是在正月初五迎財神。閩南習俗初二這一天是出嫁女兒回娘家的日子,稱之為「做客」或是「回門」。如果是新婚,就必須要由先生陪著一起回門拜會親友。台灣民間年諺「初一場、初二場」,從宋《東京夢華錄》看來千年都不變的一件事,就是初一與初二是大家都可賭錢試手氣的時分,也是大人做莊給小孩贏錢機會。

*作者為前監察委員,本文選自作者新作《歲時律動:智慧四千年的二十四節氣》(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