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疫情爆發開始,全球供應鏈秩序大亂,2020年底,這場混亂以航運股大漲拉開序幕;短短幾個月以來,物價如海浪般一波一波上漲,「通膨」已經成為世界的主旋律,讓製造業者與消費者苦不堪言。
通膨結束了嗎?很可能還沒有!去(2021)年12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來到7%,2022年元月數字更站上7.5%、創40年新高;另一方面,美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最新數字也高達9.7%,種種驚人數據,迫使聯準會一改去年「通膨只是暫時性」的論調,大動作準備升息。3月一口氣將升息兩碼,幾乎成為市場共識。別忘了,聯準會當初設定CPI的目標值只是2%而已
你或許會想,通膨雖然嚴重,各項民生物資近來幾乎全面漲價,但從美股到台股,起碼這段時期資本市場沒有明顯跌勢,物價變化應該不至於大幅影響投資部位吧?(延伸閱讀:存股很穩,但不是賺最多!貝佐斯、馬斯克只做不說的股市祕密,巴菲特直接告訴你)
越戰、石油危機主導 四十年前通膨重傷股市
「股神」巴菲特不這樣想。巴菲特高度警惕通膨局勢,歷年來,巴菲特也曾多次主張,通膨是傷害股市的兇手之一。以1968年至1982年間美國CPI與每股表現之間的變化,不難發現通膨對股市的「侵蝕」威力,可能遠超過你我預期。
從1968年至1982年,美國股市經歷了嚴重的通膨洗禮,一開始,標普五百指數為96.11點,到了1982年期末只有140.6點,標普五百指數報酬的年複合成長率只有2.57%,考慮到當時全年CPI動輒超過10%,實質報酬率根本是大幅倒退,可想而知,罪魁禍首就是通膨。(延伸閱讀:這樣想,最容易虧錢:讓你大漲不在場、大跌卻都趕上的FOMO心態)
這段期間,美國怎麼了?1960年代,美國陷入越戰泥淖,軍用及民生物資開支大增,通膨開啟序幕。當戰爭膠著,物價漲勢漸趨嚴重,聯準會開始調高聯邦基金利率(Fed Fund Rate),1969年全年美國CPI已達5.5%、聯邦基金利率一度高見10.5%。1973年,中東國家聯手禁運石油引發第一次石油危機,油價翻倍令萬物齊漲;當年度,標普500指數的報酬率為-17.37%。到了隔年,美國CPI更飆至11.1%,聯邦基金利率突破12%,而標普500指數的報酬率更是降至-29.72%,等於指數整體打了七折。
通膨進入「主升段」,聯準會繼續以貨幣政策打擊物價,對股市形成壓抑。1978年,通膨再次抬頭,隔年伊朗革命導致第二次石油危機,美國CPI來到11.3%、1980年更衝上14.8%(約為目前美國通膨的2倍之多)。在通膨巨浪中接掌聯準會的伏克爾(Paul Volcker),一路調高聯邦基金利率至20%,終於壓制住通膨怪獸。(延伸閱讀:台積電賺一波,他為何改存5百張兆豐金?工程師:分批買,你的人生會更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