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兩黨議員共推「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正式挑戰中國紅線?

2022-02-11 10:01

? 人氣

美國國務院政軍局助理國務卿古柏(左)在推特公開與駐美代表蕭美琴(右)會面合照。(資料照,翻攝推特)

美國國務院政軍局助理國務卿古柏(左)在推特公開與駐美代表蕭美琴(右)會面合照。(資料照,翻攝推特)

在東歐小國立陶宛因台灣新設的代表處名稱問題遭到中國經濟報復後,美國跨黨派國會議員上星期推出旨在將台灣設於華盛頓的「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正式更名的《台灣代表處法案》。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由於拜登政府正在評估台灣駐美代表處更名的問題,國會人士這個被認為「越來越接近」北京「紅線」的立法行動也引起許多注意。

2月3日,參議院外委會成員共和黨參議員魯比歐(Marco Rubio, R-FL)及外委會主席民主黨參議員梅嫩德斯(Bob Menendez, D-NJ)提出編號S.3573的《台灣代表處法案》( 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 Act ),敦促美國國務卿與台灣就「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 TECRO)更名為「台灣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一事開啟協商。同日共和黨眾議員匡希恆(John Curtis, R-UT)及民主黨眾議員帕帕斯(Chris Papas, D-NH)也在眾議院提出相同法案。

魯比歐辦公室發布的聲明說,「台灣代表處」的名稱將「更好地反映出它作為事實上是台灣駐美國外交使團的地位。」

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梅嫩德斯在聲明中說,「在國際形勢空前緊張及北京持續謀求霸凌和脅迫台灣之際,這個重要的法案展現了美國基於《台灣關係法》,對台灣人民及台灣決定自己未來的權利,以及作為國際社會一員,能享有更多尊重及外交空間的支持。」

「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是1994年柯林頓政府經過「對台政策檢討」(Taiwan Policy Review)後確定的名稱,此前台北在華盛頓代表處的正式名稱為「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CCNAA)。

包括台灣政府和美國國會人士、海外台僑都有許多人對這個被美台外交界以英文「TECRO」慣稱的名字不滿意,不過分析人士說,在美台沒有正式外交關係的情況下,更改名稱可能引發的負面效應是美國政府需要仔細衡量的因素,因此對國會這個最新的立法舉措可能帶來的影響,學者專家也有不同看法。

越來越近紅線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南樂(Lev Nachma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他看到了法案的內容,但不確定這個法案能走多遠,「尤其是像那樣的更名的確越來越接近所謂的'紅線'。」

南樂說,更名當然對台灣來說有像徵意義上的重要性,「但它並沒有為台灣帶來任何實質性的改變、政策獎勵或實際的好處,除了讓台灣人覺得被看見以外--那的確重要,不過或許不一定值得去冒軍事衝突升級的風險。」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