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今(17)日派出一架卡28反潛直升機擾台,一度外傳是武裝直升機,引起討論。學者揭仲、林穎佑分析,反潛直升機的戰術意義不大,並非壓力升級,仍需密切觀察共軍行動,推敲其戰術變化。
空軍今天晚間發布共機動態,3架共機包括1架運8電偵機、1架運8遠干機、1架卡28反潛直升機,白天侵擾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空軍依照慣例派遣空中巡邏兵力應對、廣播驅離、防空飛彈追蹤監控。
軍事專家:反潛直升機主要任務不是攻擊地面
其中,卡28反潛直升機為罕見擾台機型,上午更傳是武裝直升機,引起討論。不過,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反潛直升機主要是協助軍艦執行反潛任務,不是攻擊地面;反潛直升機本來就在軍艦上,其意義就不像武裝直升機那樣有象徵性。
揭仲說,反潛直升機的戰術意義沒有那麼大,可能是從附近軍艦起飛執行演訓,他不認為是武力升級或是犯台能力變化的呈現。
揭仲指出,如果是武裝直升機,表示是從陸地長距離飛來,也代表中國要做訓練,就是要針對台灣海峽的長距離做攻擊訓練。揭仲建議,目前只能密切觀察共軍行動,推敲武力犯台可能的變化,包括其戰備程度與是否有新的戰術。
軍事專家:不同起飛地任務不盡相同
熟悉中共軍事的中山大學亞太事務英語學程兼任助理教授林穎佑則指出,反潛直升機可飛得比較低空,目標是測試低空環境下,測試監控雷達是否能夠掌控,也要看是從岸上或是船上起飛。若是船上,可能是反潛相關操練;若是岸上,則可能在進行反潛或通訊資料的測試。
林穎佑認為,這不是新戰術,也不是壓力升級,因為只是單一飛行。但他提醒,共機近期頻頻擾台,可能是想讓台灣民眾感覺麻痺,繼而放鬆警戒,但國軍與民眾還是要提高警覺,要持續關注戰術。
林穎佑說,國軍要從更多細節,找出問題,從敵方的常態中發現模式與變化,才能找到應處的方式。
根據國防部統計,110年10月1日共38架次共機擾台;同年10月2日39架次、10月3日16架次,10月4日56架次,也是國防部自公布即時軍事動態以來架次最多的一次;另根據國防部統計,今年1月23日有39架次共機擾台,是今年以來數量最多的一次。
立委:慢速機威脅性低但牽涉性廣
針對近期中國一架「運12」民用型運輸機進逼東引,國民黨立委馬文君今天在臉書上表示,這架慢速飛機雖然威脅性較低,但因牽涉單位較多,包含陸軍馬祖東引防區、空軍空域管制、國防部聯合指揮機制,又鄰近中國,國防部曖昧不明的處理態度,似乎透露其中的複雜度。
馬文君說,外島指揮官似乎沒有被授權緊急處理的權責,但有權責的人卻悶不吭聲。對於相關管制作業應誠實檢討,若有疏失,要尋找原因,發掘問題、檢討改進。切忌粉飾太平,誤導國人,並呼籲空軍公布航跡圖,以釐清民眾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