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藥的味道就是自由的味道!」釀酒廠變身兵工廠,烏克蘭學子每天自製1500枚汽油彈

2022-03-03 08:00

? 人氣

2022年2月,烏克蘭居民自製「莫洛托夫的雞尾酒」(Molotov cocktail,即汽油彈、燃燒彈),對抗俄軍。(AP)

2022年2月,烏克蘭居民自製「莫洛托夫的雞尾酒」(Molotov cocktail,即汽油彈、燃燒彈),對抗俄軍。(AP)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進入第6天,但各地戰況顯然不如普京預期,烏克蘭軍民的團結與頑強抵抗,讓俄軍遲遲難以推進。自2月24日戰事爆發以來,大批烏克蘭學生齊聚一堂,日以繼夜地自製俗稱「莫洛托夫雞尾酒」的汽油彈,並分送至各區戰場,同心協力抵禦俄軍。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青年學子群聚製作汽油彈

面對19萬俄軍侵門踏戶,烏克蘭國防部25日上午在官方推特(Twitter)鼓勵市民自行製作「莫洛托夫雞尾酒」(Molotov cocktail,即汽油彈、燃燒彈)迎敵,並隨時回報敵蹤。據《衛報》報導,在全民皆兵的情況下,烏克蘭西部大城利沃夫(Lviv)一處新創空間隨即被改造成「臨時炸彈工廠」,數十名18至35歲的青年聚集於此,每天生產約莫1500個汽油彈。

「我明白汽油彈無法阻止強大的俄軍入侵,但它可以讓敵方知道:我們不歡迎他們。」年僅20歲的梅迪亞科夫斯基(Daniel Mediakovskyi)一面把橡皮筋和塑膠蓋黏在汽油彈上,一面將製作完畢的彈藥放入箱內。短短幾天內,他從一名歷史系學生變成了「炸彈志願兵」。

「莫洛托夫雞尾酒」其實就是一種土製燃燒彈,將易燃液體倒入玻璃瓶中,再用布作為引信,即可點燃引爆。二次大戰期間,芬蘭人便是用這種自製汽油彈對抗入侵的俄軍,該炸彈名稱則取自當時的蘇聯外長莫洛托夫(Vyacheslav Mikhaylovich Molotov)。因為莫洛托夫在蘇俄轟炸芬蘭時宣稱「只是為飢餓的鄰人提供食物」,芬蘭人於是將蘇軍投下的集束炸彈稱為「莫洛托夫麵包籃」,將自行製作的燃燒彈稱為「莫洛托夫雞尾酒」。

「炸藥的味道就是自由的味道」

在工廠內,梅迪亞科夫斯基和十幾名年輕人圍著一張臨時搭建的長桌,戴上橡膠手套和口罩,排成一條生產線,依序將汽油、去漆劑、聚苯乙烯(polystyrene)和銀粉等原料倒入玻璃瓶中,再用布塞住瓶口,一枚自製的「莫洛托夫雞尾酒」便告完成。

一箱箱自製炸彈完成後,他們透過可信的聯繫網路,四處發送炸彈,並將部分留存自用,以防俄軍未來攻進其所身處的利沃夫。與此同時,「如何製作莫洛托夫雞尾酒」、「如何扔擲汽油彈」等資訊也開始大量出現在烏克蘭的社群媒體上。

當刺鼻難聞的氣味瀰漫整間工廠時,25歲的時尚品牌公關艾莉諾卻告訴《衛報》(The Guardian)記者:「我喜歡這種氣味,這是自由的味道。」他向記者表示,他們其實偏好將這些汽油彈稱為「班傑拉奶昔」( Bandera smoothies),藉此向曾領導居民群起反抗蘇聯的烏克蘭民族主義領袖班傑拉( Stepan Bandera)致敬。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