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貿易之外,中國對俄羅斯沒那麼重要
經濟學人智庫(EIU)中國研究總監任韜(Tom Rafferty)向BBC中文表示,自2014年克里米亞被吞併以來,俄羅斯對中國的貿易依賴程度一直在穩步上升。
「不過,在貿易之外,中國的作用就不那麼重要了。它不是俄羅斯的主要外國投資者或貸款人,歐盟在這方面發揮著主要作用。」任韜表示。
數據也印證這一觀點——根據俄羅斯央行數據,截至2019年底,累計對俄羅斯投資較多的國家/地區依次為:塞浦路斯(1799.8億美元),荷蘭(521.2億美元),百慕達(377.9億美元), 盧森堡(366.1億美元),英國(363.7億美元),愛爾蘭(304.4億美元),澤西島(271.8億美元),巴哈馬(259.8億美元),法國(223.1億美元), 德國(211.3億美元),瑞士(189.2億美元)。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 同期中國對俄羅斯直接投資累計128億美元,低於上述國家和地區。
此外,俄羅斯多家銀行被剔出SWIFT結算系統後,金融制裁成為最大的困擾。
俄羅斯和中國都建立了各自的國際結算系統——STFM和CIPS。不過卡內基莫斯科中心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這些內生的系統,還無法替代SWIFT。
2014年克里米亞戰爭後,俄羅斯加大了外匯儲備中人民幣的份額,而且雙邊貿易中人民幣結算的佔比也從2014年的3.1%上升到17%。不過,最重要的能源交易還是以美元為主。
三、中國很難堅定支持俄羅斯對抗西方制裁
中國雖然嘴上說,「堅決反對任何非法單邊制裁」,但實際行動卻不那麼「堅決」。
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稱,中資大銀行正忙於一方面確保與俄羅斯客戶保持業務聯繫,一方面避免與西方的一系列制裁發生衝突。
此前,有報導稱兩家中國國有銀行已經停止為購買俄羅斯商品開具美元信用證。
本周四,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宣佈,在烏克蘭發生衝突之後,已暫停所有與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有關的活動,並對這些活動進行審查。中國是AIIB的最大股東國,有26.5%的投票權。
這種「言行不一」可能是基於自身利益考慮。路透社稱,一些中資銀行的高管正在考慮,能否將部分俄羅斯業務轉給側重於國內市場的小型銀行,以避免受到二級制裁。
二級制裁是指,若公司的業務往來涉及被美國全面禁運國家或受制裁公司及個人,則可能承受被實施二級制裁的風險。 此前,中國公司華為和中興就因為涉嫌違反對伊朗的制裁而受到美國的審查,受到巨額處罰。
「不過在中國的支持下,俄羅斯的經濟仍然可以生存下去,關鍵的製成品進口需求仍然可以通過中國來滿足。」任韜表示,但缺乏獲得高附加值產品和服務的機會,這將損害俄羅斯經濟中最具創新性和生產力的部分,對其經濟表現和潛力產生長期影響。
「俄羅斯未來經濟水平可能要低得多,經濟學人智庫預測2022年其GDP將下降10%。」